-01-
—“加入我们,你不仅能学到很多,而且还有期末加分哦。这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
大学开学时的各部门招新,我们听到最多的大概也就是这句话了吧。
面试时,面对学长学姐抛出的各种问题,我们的回答都带着满满的热情——
“如果学习和部门冲突的话,我会选择部门,因为学习是我个人的,部门的工作是集体的。”
“如果我喜欢的女孩让我手下留情别扣她的分,我想我就不喜欢她了。”
“我想加入这个大家庭,是因为我想跟哥哥姐姐们学到更多。往后的工作我一定积极参与。”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学生部门能让我们学到什么呢?
-02-
大家常说,学生部门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
在学生部门工作的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对学长学姐称呼方面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学姐询问她所在班级的资料时。仅仅是因为我叫了她“同学”,而不是“XX姐”或者“XX部部长”,她问我:“你什么态度跟我说话?”她甚至找到我的部长,要我的所在班级和学号...
我顿时无语...记得之前曝光的某个学校,见到副书记或者部长,不能叫学长学姐,而是要喊道:“XX书记好!XX部长好!”
但这些比我们大一届或者两届的学长学姐,跟我们可以说是同龄人(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称作“同学”虽然可能有些欠妥,但也不至于到被训的程度。
这里就明显地体现出学生部门里的一种等级化。让人觉得加入了这个组织,并没有一开始所说的那样“相亲相爱一家人”,更多的是一种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虽然这样说也没错,但仍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都在同一个校园学习,为何就不能稍微放低姿态,而是将自己变得高高在上呢?
“到你了!快来给各位部长都敬一杯!说点祝福话!”不胜酒力的你被硬拉上酒桌。
“不知道我是谁吗?!快给我打高点分!”面对不同部门的上级,你既为难又无奈。
“这是我的一个亲戚,大家帮她砍个价。”你的上级能在群里要求甚至强求你们为他砍价点赞转发,可当你们做相同的事情时,却会被撤回并训话。
...
学生部门让我们学到的难道是如何讨好上级?更加的圆滑?这困扰了我很久,但我很明白这并不是我真正想学到的。
-03-
—“下午五点,咱们部要派2-3位干事去教学楼教室参加个小会议,谁有空主动参加?”
—“...”(无人回应)
下半学期的开始,一切都像是新年一样换了新气象。而同学们工作的态度与积极性也发生了改变...
上学期的会议、演讲和活动占用了大家太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这让大家感到疲惫,并且有什么活动也都畏缩起来,即使有空也不主动申请参与。
在这消极的后半段时间里,我仍是最积极的那位,并不是因为我想“邀功”,而是真的没有人去参加,即使不太空闲的我仍会主动参与。
有时忙的喘不过气来,向朋友倾诉。朋友说:“那你也像他们一样呗,你也不吱声。”
我摇了摇头,说:“我不想变成他们这样,我不想让自己太快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在上大学之前,在企业高层工作的父亲就曾对我说:“如果你想加入学生部门,那你就好好干。有事情需要你们做的时候,你积极一点。多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因为你以后想留任,想在你的部长面前邀功,而是做好你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当然,这是在学校里的。以后出来工作了也如此,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做,那又怎样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呢?”
既然,那些不积极不主动、推脱责任的人让我不舒服让我讨厌,那我更不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我想,我在学生部门真正想学到的是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任务,如何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而不是如何去偷懒。
-04-
所以,加入学生部门到底能否让我们学到东西,到底是好是坏,我们也不知如何去评价。
毕竟有些时候,学生部门给人们留下的坏印象是同学们自己“假想”出来的。
比如,当学生会的干事在若干次提醒:“别说话了,安静一点,上自习了。”仍未达到效果,说出:“把嘴巴都闭上!”时。有的人会一脸不服气地说:“现在学生会的人都这么狂了吗?竟然叫我们把嘴巴闭上。在学生部门了不起吗?学到的就是这些‘装腔作势’的把戏吗?”但其实却没有想到,尊重是相互的。
学生部门确实是给了我们一个打磨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教会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上级时,突发的意外时如何去处理。
但我们真正要学的不仅仅是这些,不仅仅是如何办好一场活动,如何运营这个部门的公众号,而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我、坚持自我,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是我学校的一些事例,并不代表所有的大学。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