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下面这段话耳熟吗?
我们是父母,会害你吗?
养你这么大,我容易吗?
你不信是吧,吃了亏别回来哭。
爸爸妈妈没别的希望,只要你听话就行了。
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会害你吗?
耳熟就对了,这些对话常常出现在你的家里,总在小孩与你的意见相悖的时候。
貌似生而为子,只要“听话”就好了。
1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2018年北大高材生,留美研究生万字长文,与父母“决裂”,12年不回家,还拉黑父母6年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王猛觉得他被父母“操控”了十几年。
王猛在“控诉”父母万字长信中写道: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要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参加,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我提出带短裤备用的请求也没准许。
从小到大,几乎我所有的衣物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没有一次是按我的意愿来选择。
五六年级时,参加母亲并不愿他去的奥数比赛,有一次不小心遗落了文件夹,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回到家后,母亲不但没有安慰我,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毕业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
高中时,曾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
考上北大,被要求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多多照顾;出国读研,父母也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顾我。
他的意志从来不被采纳与重视,父母只看得见自己的想法。
他的所思所想皆被父母斩断,“傀儡”和“孩子”或许只是发音不同?如今,你的家庭是不是也在重蹈覆辙?
小到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必须吃什么食物、看哪些书、报什么兴趣班,大到文理分科、选专业、工作、择偶都来干涉,孩子能选择接受。
等到孩子丧失选择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一事无成、畏畏缩缩或者变成“啃老族”;那时你又会说:“养你这么大,我容易吗?”。
为时已晚。
2
《杀鹌鹑的少女》一书中写道: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么,会做选择的孩子,究竟有多幸福!
会更加积极乐观自信
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掌控感,感觉事情可以自己决定和选择。
2-3岁时,小孩的自主意识开始发展,喜欢强调“我”自己来,这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选择。
比如早餐想吃什么?想看哪一篇故事?想穿哪一种类型的衣服....
从生活中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恰到好处的给予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决定。
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对待事情更加积极乐观。
当他知道“我”想要什么的时候,能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会更有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
你是不是也有,明明为孩子“操碎了心”,却还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孩子赖床?玩具满地都是?写作业磨蹭拖拉?
这个时候,可以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首先,跟孩子讲清楚选择会对应什么后果,让他自己决定,当然也要自己承担选择导致的后果。
如:起床还是赖床,现在起床的话,我们可以吃完早餐,按时到学校;如果赖床,没法吃早餐,上学会迟到,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
如果选择赖床,父母也别干涉,就让孩子承受几次选择带来的后果,如:老师批评。
他会在这样的具体实践中收获经验教训,逐渐完善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
帮他决定一切的同时,也就剥夺了他承担责任的机会。
在一次次做选择的过程中,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会得到增强,也会更快地学会自立和自我管理。
配合度高,教育事半功倍
自主自愿做一件事和被逼被迫做一件事,心里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唠叨一千遍,不如给一次选择的机会。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饭点时,孩子还在电视机面前,迟迟不愿吃饭。
“关掉电视吃饭了!”
“不要,我还要看。”
“你想5分钟后关掉电视,还是10分钟后关?”
孩子认真想了一下,“10分钟吧”
妈妈微微笑了,说:“一言为定。”
于是,10分钟过后,母子俩很愉快地一起上餐桌吃饭。
少了威胁和命令,多了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相对自由的,才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很“梦幻?”没有争吵不休、没有说教、没有吵闹却能很好的解决一些事情。
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他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是父母必须学习的一课。
3
智慧妈妈常常说:学习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妈妈的事情。作为一个“掌管”家庭核心幸福的妈妈,更需要学习。
在智慧妈妈看来: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了生命的金三角关系,任何一方的确实或教育上的偏差,都将造成孩子心里中永远的黑洞。
因此,智慧妈妈课程,根据不同角色之间的常见状态及问题,通过课程的方式予以指导,让生命的“金三角”形成良好的彼此支撑,使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满。
智慧妈妈
让沟通成就妈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