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内容,写完再看之后发现,其实自己选取的题目并不准确。更多的不能算作是回答,而应该是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摘抄和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创意的七个敌人分别是:
拖延者、受害者、讲述者、批评者、审判者、作者 、反复无常的客户
昨天对前面四位敌人记录了一点思考,后面三位还是简单来说说吧。
五、审判者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会面对这种问题,但凡要追求一点个人的爱好,但凡有一点离群索居的倾向,审判者都会出现,并向所有人开炮:在你写作/阅读/绘画/做手工等等的时候,难道你不应该去:打扫房间?陪孩子们玩耍?加班挣钱?你难道一点不感到自私和愧疚?!
书里一段写的很好,说出了我自己的心声:我正在写作,我不想和人打交道,只是想听听键盘敲字的声音。我也在尽自己所能的去做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我也需要我自己的一个出口,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希望我最好的朋友,最亲的亲人能够理解。
作者的建议是:在他人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之间打造一种平衡。将两者视为两个独立的事件,而不要因此互相开战。作者提出一个提示:我为什么写作。并且要大说实话、穷究到底。并以李.史密斯为例,给出写作的理由:写作,是身体上的喜悦。在写作的时候,我感觉不到自己,我根本不存在。
以“我为什么写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嗯很不错的建议,自己会尽快把它写下来。
六、作者
为了市场而写作往往是非常坏的主意。
不要一心想着点击量、转发数,不要想着自己是一名作家,或者说是不要想着成为一名作家而写作。让自己缓口气,对自己仁慈一点、和蔼一点。给自己的创造力足够的爱和尊敬。只管写,享受这项事物本身,感受写作过程本身的滋味。
七、反复无常的客户
这里说的并不是约稿的人,而是把灵感形容成一位反复无常的客户:有些时候灵感异常旺盛,有些时候,灵感又迟迟不来,干枯贫瘠。书里引用柴可夫斯基的话说:“定期写作,你就会发现好的想法会源源不断的流出来。”看到这里,总算觉得自己坚持写作有了一点正确的意义。开心,大写的开心。
上面七个就是书里列举的七位灵感的敌人。
敌人总会在一路上以各种姿态出现,当知道他们是谁,知道他们有什么惯用伎俩的时候,或许我也能不以那么窘迫的姿态去应对,顺便也提升了一点战胜他们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