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儒家经典著作,其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涉及治国理政、为人处世、修身立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以前囫囵背下《论语》中的只言片语时,未曾认认真真地深入思考其中的含义;听讲时,也只是一味地将老师在一张一合中吐出的言语浅浅的记录在书本上,浮于脑海间,未曾有过太深的感悟。如今,跟着老师的引导一字一句详读整部《论语》,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论语》我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与思考,也在其中觅寻到了很多需要我用一生去践行的永不过时的教诲。
“君子求诸己”。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孔子强调人应该多向内求索,从自身从发,而不应该怨天尤人。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去推卸责任,撇清自己的关系,找借口去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开脱,以为这样就能够减轻我们的内心负担,但实则这样往往会让我们更加焦虑。而当推脱责任一旦成了习惯,一个人的肩膀就会担不下更多更重的责任。当在一个个比赛中失误时,如果一味地将错误归于外在条件和他人,那么下次再进行比赛时,仍然也会得不到好的名次。这其实就是没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向内探索的结果。
子曰:“过则勿惮改。”只有大方而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自己能力和修养的不足,才能不断去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求诸己”,向内的探求,从自身找原因去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患所以立”。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重视人对自己能力的培养。
毕业时,人们总爱在留言本上大笔一挥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为赠言。在这无比的豪迈中,实际体现出的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认同和期待。若是没有真才实学,何谈能被天下人所识呢?何况,被人识与不识比起自身的能力来说更是居于次要的。一个人的能力是他/她立身的基础和根本。屡次夺冠的科比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出口成章、气质脱俗的董卿满腹诗书,他们不凡的成绩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工匠如若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而我们若想成就一番天地,必得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就像民间俗语所说的一样:“打铁还需自身硬”。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更是要打破传统的偏见,依靠自已,依靠自身的能力生活才是根本之道。
“学而时习之”。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应是老实和踏实。对于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在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对于这个方面知识有所缺失的同时,还应虚心求教,而不是逞强和让虚荣心作祟去营造一个虚假的表面形象。根基不稳理应踏实认真求学,知识面不断地开拓,知识不断地累积才是自身的底气。
子曰:“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杨绛先生曾说,现在的年轻人问题就在于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学是思的基础。空想是如浮萍一样的,实干实学才能能稳固根基。同时也应谨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的学习去填充自己,再在此基础上去深思、去探索、去实践才能使得心灵逐渐丰盈起来。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说,做学问好像在追赶着什么一样,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失去什么。圣人对于学习尚且是这个态度,何况我们呢?学习是一生的事,求学路上我们都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强调言行需一致,尽量减少言行上的过错。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代的君子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而现在往往我们容易说到而做不到。许诺和说空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它仅仅只是一两句轻飘飘的话语,而践行才是真正难以去做到的事。言过其行、言不诚实、行不逮言都是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的。
对于言、行,我们应该有基本的修养。理应要求自己做到最基本的言“言忠信,行笃敬”,言语守信,行为认真,行合一,同时也应当知道怎么减少自己言行上的错误。对于言,我们应当“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听,把不明白的事情放到一边,谨慎地说出那些真正懂得的,以求少犯错误;对于行,则应“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多观察,把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谨慎地实行那些真正懂得的,以求减少事后懊悔。
言与行都是人们立身处世需要非常重视的两个方面,我们都应当努力践行孔圣人的教诲,做到言行一致、言与行都寡尤。
“任重而道远”。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而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人来到这世上,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人世间浮沉呢?我想,这也许是一种使命吧。使命让我们存在着,不管是迷惘无措地不知方向,还是在苦苦追寻已经觅得的东西,其间都有一种使命感在起着作用。我们都应当肩负或大或小的使命前行。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百年来影响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向前。一个人不能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自己的抱负。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的人,在时代的洪流里,我们都理应找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去为之奋不顾身,加入到千千万万奋进的队伍中去,尽自己所能去贡献一份光和热。
在《论语》中,我看到了许多修身之道,在句句经典的话语中越加感觉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论语》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司马牛忧愁自己没有兄弟时,子夏就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是啊,“德不孤,必有邻。”君子努力建设自身,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与人交往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何愁没有兄弟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论语》中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受益终身的言论,都值得我反复去研读,去将其化为自身修养的信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去坚持践行,如此才能不断去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个不断向内外求索、靠己自立自强、言行上寡尤寡悔、能肩扛责任和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