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悟道之后的王阳明,仿如脱胎换骨,他的哲学理论也变得更加深刻,所以自然就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子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了王阳明门下,听他讲心学奥妙。
龙岗书院讲学,让教育荒漠成绿洲
刚开始那些慕名而来的学子们都在王阳明平时居住的山洞之中听课授学。当时山洞中的环境还是差了一点,王阳明本人受得了,可是长此以往,那些娇贵的读书人们的身体却是吃不住的。当地苗族乡民见阳明洞阴暗潮湿,让王阳明继续在这里开班授徒不大方便,所以便帮助王阳明到龙岗山顶创建了龙岗书院。毕竟那里不会太阴暗潮湿。
王阳明便开始在龙岗书院里讲授“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新学识,传播他的哲学思想。根据史料记载,听王阳明讲心学的人,络绎不绝,多时高达百余人。
王阳明更是为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的弟子汤伯元和詹良臣等都做了大官。
龙岗书院的发展推动了贵州和西南的之化教育,以前,贵州的教育资源极差,几乎没有人考上进士,从王阳明来到贵州后,将这片教育荒漠变成了绿洲。
庐陵知县安抚民心,树立威信
公元1510年,王阳明在贵州当地官员的推荐下,被朝廷任命为庐陵知县,告别了贬官生涯。
庐陵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明代时期,吉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因为当地文风盛行,老百姓的文化程度高,都特别喜欢告状,只要起争执,就得打官司。所以说庐陵的知县是不好当的。
王阳明刚到庐陵县,当地的官员们就找到了王阳明,向他介绍了一下当地的特殊情况。也说到了上一任知县被打入天牢的悲惨结局,告诫他在这里当官不是那么好当的,要么做个缩头乌龟,被案卷和公文给累死,要么就和许聪一样,采取高压政策,但结局可能也会和许聪一样惨。
可王阳明认为——既然这里的老百姓都喜欢诉讼,一定是有他们的理由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地去打官司。
他的直觉告诉他一定是另有原因的。当地老百姓听说来了新县令,立马来“上访”了。
他们异口同声地请求王阳明给他们减免赋税。王阳明初来此地,确实很多地方不知情,他经过多方查证,证明庐陵县赋税确实高了三倍。原因来源于一个收税的太监。
于是王阳明写信给太监,问询赋税涨三倍的原因,不合理的税收势必会引起民愤,到时谁都担不起这责任。太监看到王阳明的信,久仰大名,不敢小瞧,马上把庐陵县的赋税降到了原来的档次。
王阳明一来就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大事,安抚了民心,可对于一个县令来说,光安抚是没用的,他还必须树立威信。
于是他从一名大盗身上开刀,这名盗匪也不是好惹的角色,对王阳明说:“要杀要剐随便,废话少说。”
王阳明见天气热叫他把外衣脱了。大盗不服气地脱掉了外套。紧接着王阳明又叫其将内衣脱了,大盗不甘愿地脱掉了内衣,随后王阳明便说甘脆把内裤也脱了吧,这样更自在,谁知大盗忙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于是王阳明便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说明你还有廉耻之心啊,那我就同你讲道德廉耻的。”
于是王阳明用自己的心学理论,给他上了一课,在王阳明的教育下,大盗很快就被降服了。
从此王阳明的威信也越来越大了,他以心学为本,开导教化,使得整个庐陵县民风焕然一新。
南赣剿匪并教化从善,深得人心
大明王朝,当时赣南匪患,皇帝有心根治匪患,可苦于朝中无才。后来得知王阳明屡战功绩后,决定让王阳明一试。
当年王阳明44岁,沉默地接过皇帝给予的重任,匆匆来到了距家乡几百公里的赣南地区。
他不像那些一上任就干劲十足的官员们,他还是悠闲,闲聊一段时间后,下了一道指令:次日剿匪。
衙府里的探子得知消息后悄悄地去报信,谁知还才刚溜出大门就被逮着领到王阳明面前受审。
原来王阳明用此法收拾官府里山匪的内应,确保以后消息不外泄。
紧接着,王阳明开始从老百姓入手,他知道山匪原来也是山民,即使做了山匪,他们还是会与家里人联系的。
他要求百姓以十家为一甲,发一块木牌,每家轮流当值。
假如当天值班的户主发现另外九家有多人或少人,必须要全情汇报给官府,若有隐瞒,一旦事发,那么十家都得问罪;若一家窝藏或串通山贼的,也十家一致同罪。
王阳明的这种“十家连坐”的惩罚方式,让百姓之间互相监督,大家都害怕受到惩罚,所以就会尽心地检举他人,丝毫不敢隐瞒,山贼们自然就慢慢地失去了老百姓的庇护。
切断老百姓和山匪的联系后,王阳明开始武装力量了,他充分吸取前人经验,从本地年轻人中选拔强将加训,这样更有利于熟悉阵型。
当时实力强劲的匪患有:北边的谢志山、中间的陈曰能、南边的池仲容、东边的詹师富……他们之间互通有无,时常还会合纵连横,共同对抗官兵,十分难缠。
王阳明打算第一个对付距离较远的山贼詹师富,詹部居住在土楼里,外形坚固,易守难攻。王阳明的部队到达后,首战不利,吃到了败仗。
还好王阳明将计就计,假装放出迷惑敌人的消息:撤军另攻,实则精军旁出,打了詹师富一个措手不及,还想到了火攻的办法,让土楼一下子成了山匪们的葬身之所。
经过两个月的战斗,王阳明终于取得了首战的成功,随后,趁热打铁,又攻破了北边的谢志山上。
东边、北边相继平定后,南边的池仲容内部起内讧,思前想后,山匪纷纷前来投降。
王阳明以礼相待,安排他们妥当,还教习礼节,很多人不得其解,王阳明告诫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的目的是教化他们向善后不再作恶。
就这样患匪数十年的南赣地区的老百姓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了。
可见王阳明的教化是多么地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