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放松之余都在看综艺节目。
现在有质量有内涵有意义有意思的综艺节目不少。比如【演员请就位】,【故事里的中国】,【舞蹈风暴】,【一本好书】。。。犹爱【一本好书】。
节目主持人陈晓楠,知性睿智,恰到好处。每期两位点评嘉宾会有流动。史航老师出现的比较多的一位。史航老师很像高晓松,一个不好看的皮囊里藏着一颗有趣有才的灵魂。和高晓松又有一点区别。高对有趣的灵魂和有颜的外表都比较看中,因为自诩曾经有过盛世美颜,长残了以后经常自黑掩饰尴尬,但也不忘经常追求衣冠楚楚。史航老师则不,我第一眼见着史航老师心里只有“猥琐”二字,直到他口如星灿,妙语连珠,我才只关注到有趣的灵魂,而忽略他丑陋的外表。有时候我都觉得他故意如此妆扮,或者故意这样不羁,就是为了和他高级的灵魂形成巨大反差,反而让人更加欣赏美之美也。
史航老师的点评为此节目增色不少,拉高了好几档。节目是以点评+演绎来引导观众认识“一本好书的”。这像极了现在的语文教改课堂。我们经常抨击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要是校长们希望自己的年终报告里增加点素质教育的成分,就会要求教员们在自己的课堂里进行点探究性的学习,这时候大部分的文科课堂上就会多点情景剧,相声,小品,歌唱……等等文艺类的成分出现。语文课堂大概率就是这样的戏剧表演了。这样的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文艺修养非常有好处。要是教学任务不重的话,这是个多好的学习方式呀!
再说会节目。表演部分每次都有实力派演员带上新演员来演绎,和大牌明星不一样,没有流量,但还是可圈可点很有看头,把书里的情节,情感,情绪,情调基本让人都直观感受到。演到一半,点评嘉宾们在逐字逐句,为大家推敲,再演绎,联想,解读,外延,十分精彩。感觉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看了几期,恰好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都是年轻时读了几页便读不下去就扔下的书。比如【麦田守望者】,看了几页,便被主人翁密集扔出的脏话和满腹的报怨,负能量给轰了出来,很难读下去。这么负能量的一本书怎么成为名著的,反正我不想读下去,太影响心情了。通过节目的编排演绎,嘉宾的解读,才让我认识到主人翁颓废,不羁,叛逆的表象下是一颗脆弱,善良,纯真,正直的少年心。是绝大多数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己对自己,自己对外界的抗争和挣扎,如蝴蝶破茧前的痛苦。我是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老师,应该要读一下这本书,读懂这本书,理解自己的许多中二学生就如文中的主人翁一样,那就师生关系就鱼和水了。当父母的更应该读了。本来是一本青年读物,都成了一本教育读本。这就是经典,散发出的光芒能照亮广阔的世界。
我有兴趣去捧起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