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朋友的外婆感叹到:今年明显感觉孩子长大了,脾气也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以前还会动不动就发脾气,现在天天都很高兴的样子。
其实我也看到她不断的变化,随着岁数增长,心智也成熟不少,对于情绪管理会更胜任一些。
作为父母,在教养方面并没有做太多事情,我想孩子的成长到了时候,自然就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吧。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快七年了,看着她一天天变化,一年年长大,为人母的我也觉得很享受陪她长大的这个过程。
记得她刚出生不久,我研究了她的八字、血型、星座,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孩子需要很好的心理层面呵护。
或许认为她天生就属于敏感细腻、多愁善感的类型,觉得需要为孩子做更多细节方面的关照才符合她这种类型的孩子。
而她爸爸就觉得女儿怎样都好,哪一方面都可以随心养育,不管用什么方式养育,孩子始终是最好的。
现在,我也站在了孩子爸这一方。
以前的我是一个超级没有自我的妈妈,所有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
娃儿很小的时候,每个月都会给她过一个小生日,美其名曰:月日·······
那时仿佛就把她当另一个“迷你我”在养。
海淘各种国外的玩具、小衣服、小饰品,就连她枕的小枕头都买了很多个牌子来对比哪个更好用,其中好几个枕头单价都比大人用的枕头还贵。
可以说我的世界里全是女儿、女儿、女儿·······
娃儿小的时候,我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好在娃儿外婆超级支持,每次都跟着我到处跑,保证我忙完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家的小公主。(此处给外婆热烈的掌声······)
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往返广州好几次参加孙瑞雪老师组织的育儿培训。
在她的课上,我对“爱和自由、平等与规则”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也知道父母的成长才是育儿的关键所在。
所以又把中断的心理学拿起来,再次开始了身心灵成长的路程。
感恩我的天使,让我的内在越来越清明、越来越懂自己、越来越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自由。
尊重意味着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因而,尊重也包含着不能利用对方的意思。我希望被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表现,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如果我爱他人,我感到和他是一体,但他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要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于我的利用。只有当我自己取得独立的地位,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独立站起来,能自己走路,不想去支配和利用别人时,尊重对方才是可能的。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
——弗洛姆
很多大师都提到过爱和自由,而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和自由是不分家的好伙伴。
爱和自由是一起存在的,你无法选择其中之一而留下另一个。一个知道自由的人充满了爱,而一个知道爱的人总是愿意给予自由。
——奥修
以前我对自由的理解不够深刻,总以为在规则内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尊重对方的选择就是自由了。
但这种理解还是浅显了些。
后来看到一句话,一下子就点醒了我。
很多人认为自由是爱做自己想做的、去那里就去那里,不受任何束缚,没有任何牵挂,但人越大越发现自由也分层次,......终极的自由来自彻底的信任,免除了担忧和各式各样的诚惶诚恐,不被小我(ego)支配,不需要别人成全,不需要跟人比较,活出你独有的意义。
——黎坚惠《天空之镜》
这才看到,其实我身边那个亲密人儿认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全然地信任,信任自己、他人、孩子所有的一切,不需要通过他人来肯定自我、找寻自我,坚信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坚信孩子的成长总会是OK的。
这里面其实也包含有清明的界限感。
以前我总喜欢说:世上只有三件事,管好自己的事,尊重他人的事,臣服老天的事。
今天看到关于界限的另一个版本甚是喜欢:本人的事,关你P事;别人的事,关你P事;老天的事,我算个P。
我又把它加工了一下:本人的事,关你P事;别人的事,关我P事;老天的事,你我算个P。
话糙理不糙,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界限。
看到身边的小生命,很清晰地明白她内在有她自己所要选择的灵魂之路,也看到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精神胚胎的发育与成长。
我们大人所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界限,尊重孩子的界限,按照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但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因为作为父母,内在有太多的恐惧与不安。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不符合我们内心期望的“好孩子”标准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一些貌似不合成人世界的常理和规范时、当我们看到孩子那些不良行为和情绪时·······种种这些都会激发我们“作为父母要为孩子负责”背后的那份恐惧、担忧、焦虑、烦躁······
此时的我们忘记了界限,只想着“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成长地更好”而下意识去教育TA、规范TA、调整TA、控制TA、改变TA。
为了消除我们自己的各种不安情绪而在孩子身上做各种文章,这种跨界行为往往会安一个好意图——我是一个负责的家长、我是为了孩子好。
这是世代习得的产物,也是不信任的自然呈现。
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完整、完美的,更不相信自己及他人是完整、完美的。
甚至不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有自己的使命和生命轨迹,如果不被打扰、不被强制另行发展,或许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精神胚胎去成长,找到内在所属的生命轨道。
害怕孩子误入歧途、害怕孩子发展不好,父母亲总希望给予孩子自己认为是最便利、最有效、最棒的方式让其成长。或许当你干预、调整孩子太多时,孩子内在的生命轨道就会离TA越来越远。
我想孩子的成长是属于TA自己的,父母只需要不断向内探索自己、成长自我的同时为孩子提供爱和自由的环境就已经足够了。
当你全然地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拥有各种正向资源、遵照自己内心的意愿去发展自己时,你或许会对自己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体验,更深层地看到自己就是独一无二、自在自然的存在,我想你会感受到内在那份油然升起的爱意。
这份爱是那么纯粹、那么温暖、那么包容、那么自然,仿佛它一直就在,只不过以前你从没注意到它一样。
因为这份敞开的、无条件的爱,你会允许一切的发生出现,不管这个发生在我们的头脑看来是好是坏,这份无条件的爱只会说:这真是最好的发生。
你不仅让自己更自由,也会让身边的人更自由地做自己,包括身边的孩子。
这时,或许我们对奥修的这段话会有更深的体悟:
爱允许自由,不仅允许,而且强调自由。任何破坏自由的东西都不是爱。它一定是别的什么。爱和自由并肩而行,它们是一只鸟的两只翅膀。
——奥修
你不可能像佛陀一样的慈爱,除非你和他一样自由。自由是慈悲的根源。每当自由发生在人的意识里,他会从内在感觉到自由,而别人会从外在感觉到爱。这种爱,这种慈悲,就是爱和恨都不在。全部两重性都不在;既没有吸引,也没有排斥。
——奥修
或许我们做不到奥修表述的那种超脱、自由,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向内看自己,不断与内在的灵魂对话,探索真正的自己,找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当你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听到你内心深处深埋的那份渴望想做什么的声音时、放下头脑中的各种应该、跟随内心声音去做自己时,我想你或许离真正的自由更近,那份本来就存在的爱也离你更近。
人生没有剧本,只有提前设定好的生命轨道,虽然轨道中跟自己预想的、期待的有所不同,或许在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各种磨难、苦痛,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
做父母的往往会很美好地为孩子铺好一条康庄大道,以为那就是最棒的阳光大道。
就像每一个大自然中的生命要降临到这个世上时,总需要经历一番阵痛、努力、不断靠自己的力量前行才能呼吸到第一口空气一样,每个生命都在走这一过程。
无为胜似有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蒋勋《蒋勋说红楼梦》
当你能够把最大的自由和无条件的爱给到自己,才能把这份爱和自由给予他人,包括孩子。
当你活出自己的生命,你也就不会轻易地把内在的力量拱手让给别人,而是更加坚定地做自己,也更知道怎样让他人找到自己。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所要做的仅仅是守好自己的界限,放下伸向他人和老天权限范围的手,不断向内探索自己、自我成长,或许有一天你从他人的世界中真正回到自己的世界,也允许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畅游。
孩子就像一株小小的向日葵,而父母既像陪在TA身边一起成长的向日葵,又像孩子心目中的发出爱与温暖、无条件照射的太阳一样,陪伴着TA又影响着他的成长。
每一个生命总有自己的内在节奏和方向,允许生命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不同的自己,这是教育的智慧,也是爱和自由的最佳呈现。
当父母内在更清明,全然的信任、接纳,给予爱和自由时,孩子也会遵循自然法则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踏上内在的生命轨道,按照TA本该的样子成为TA自己。
无需担心、恐惧孩子的成长,只要你做好自己,你就是小小向日葵所追逐的那道光。
祝愿你我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那份爱与光,让我们的孩子在“爱和自由”中遵循自己的生命轨迹、勇敢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