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人用语言交流信息,婴儿用哭声表达意愿。婴儿的哭,不仅仅告诉大人他饿了,更多的时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让大人爱抚他。哭是婴儿的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抚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婴儿,大人就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
因此,爱哭的婴儿也是被人抚爱最多的孩子。尤其是双胞胎姐妹或兄弟,这一点更为明显:一个哭得厉害,一个却不爱哭,爱哭的得到的爱抚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爱哭的则相反。
婴儿的哭是一种手段,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而成人在需要别人注意时,方法也和婴儿大致相同,只不过,他把哭变成其他手段而已。这个道理用于工作中,同样奏效。
放眼看开去,到处都有会哭的“孩子”。在公司里,一样的工作,一样的业绩,会“哭”的人往往会有更好的报酬,因为他一“哭”,老板就会知道他的辛苦他的劳累、他的收入少付出多、他的热情受挫、后劲不足,总之老板会被他“哭”得不加薪晋爵不足以平其愤。
而再看那些默默工作、不声不响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事很难光顾。想想也不难理解,偌大的公司,老板怎么可能会注意到每一个人呢?只会做,不会“哭”,谁知道你辛苦,谁知道你劳累,谁知道你对薪水不是很满意,谁知道你时刻想着离开,想去一个更能体现你价值的地方。
该出手时就出手,大胆地索取,与“先付出,后得到”并不矛盾,是勇气、信心与实力的表现。有些时候,不索取就得不到,索取就能得到。如果觉得现在的状况不满意都能硬挺下去,但总有挺不下去的那一天,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一定要争取,如果因此未争取到,那也算看清了局势,放弃也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会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这肯定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
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争”之举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
俗话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是忍气吞声,还是积极行动来弥补损失。这就要看你自己的决定了!要学会“哭”的艺术,当“哭”则“哭”,羞于争利,失去的就是自身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