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深圳好不容易入秋了,微凉,翻出了塞柜子里的衣服,把自己裹成个小粽子,迎接秋天兼冬天的来临。
晚上还在广州上学的大学好舍友打来电话,不管多久没联系,一开口就能回到当年一起上学的感觉,把几个月没联系少说的话全部倒完,没心没肺的互相调侃。饭堂又出了新菜色,又看了无数的文献,又出去哪里听学术报告……时间慢慢溜走,夜凉如水,想起了广州,想起这座呆了七年、占了目前人生接近四分之一时间的地方。
09年9月5日,带着高中生对大学的好奇,提着行李箱和朋友一起坐了晚上5个多小时的大巴车,一路晕车“晕”到广州,虽然高中三年也是全寄宿的生活,但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还是有些不习惯。还好,哥哥也在大学城上学,那时候时常去他那蹭饭。专业分到了化学5班,一个三十多人的小集体,大家在军训一起晒黑过后迅速熟络起来,有了朋友的陪伴,开始减少了初来乍到的陌生感,慢慢去融入在广州的生活。
大一每天规定必须完成的早操和晚自习,分分钟粉碎了高中老师说的“考上大学就轻松”的“鼓励”,但也感谢华南师大的踏实、严谨的学风,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学校社团的招新如约而至,有幸被录取到校青协和院社联,开始了忙碌的社团生活,在师兄姐的带领下一本正经地组织活动、做记录、派传单,师兄师姐也常常组织部门聚会聚餐,带我们认识熟悉周边的环境,度过了快乐的社团时光。
挤着塞满人的B25公交车去市区天河转悠,夜晚4000米的内环夜跑挥汗如雨,坐在中心湖的大草坪上,约上三两好友,带了茶和零食开始侃大山;拿着家里寄来的茶叶泡起茶让宿舍的浙江妹子也喜欢上了茶香;拿了第一份奖学金“豪气”地请舍友吃火锅;面试当了几次广交会志愿者,体验给老外指路的新奇;亚运会志愿者的生活起早摸黑,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仿佛感觉用尽了我毕生所学的英文单词,运动员“good job”的赞赏让人褪去一天的疲惫……点点滴滴,如电影镜头般闪过,特别记得大三的时候摔伤了手需要做个小手术,舍友默默在医院陪了我一整夜,并在往后的半个多月里,每天帮我带饭和洗衣服,陪我去换药,这份感动依旧记忆犹新,在我的告别学生生活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时,依然不忘写上了对本科舍友深深的感谢。
大三暑假,收到了心仪大学的研究生免试录取通知书,就如化院教导主任跟我说的:去吧,去一所更优秀的大学学习,见识更广阔的天地。顺其自然读了研,进入了实验室,接触到痕量分析,遇见了敬爱的导师和许多热爱科研的小伙伴。中大校风如校训所写: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人性化管理,处处为学生着想,开放、包容的氛围培养了专业精进和多方位发展的莘莘学子,密集的前沿讲座,幽默风趣又德高望重的教授课堂座无虚席,实验室的技术大神一边“嫌弃”我的电脑水平一边又帮我解锁了信息技术技能,半个多月的仪器自学跟让我"奔溃"的GCMS较劲,一遍遍调试终于对仪器的疑难杂症了然于心;每晚九点多结束实验到楼下的逸仙路1000米的夜跑再回宿舍冲个凉的生活简单充实;两位舍友都是历史系的,文科理科交集也颇为有趣,理科妹子经常泡实验室,文科妹子经常从古文献中查找论文研究要点,就这样两种不同思维的碰撞,常常有捧腹大笑的场景,元旦跨年一起买好零食窝在宿舍看电影,自得自乐……
……
七年时光,点点滴滴满满的回忆竟一时理不出完整清晰的线路,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对广州没有很深的感情,老板问我要不要留在广州工作时,我摇了摇头,但是当毕业时真正搬走了所有的东西,拉着行李箱离开时,才发现这座呆了七年的城市,早已藏在了心里,成为我的大学青春时光最好的印记。寥寥数笔,写不尽记忆中的羊城模样,描绘不完那段不可复制的青春。姑且先用这篇碎片记忆拼凑而成的文章,表达对羊城点滴的思念。
夜已深,想起来,也好久没有回去过了,找个时间,再去看看大学城的中心湖,跑跑夜晚4000米的内环,小贝岗点一杯水果茶,听听大草坪上的音乐会,吃吃学五饭堂的麻辣烫……青春正好,与你相遇,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