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centos5为例,详细说明从按下电源直到屏幕出现命令行提示符的Linux整个启动过程。当用户按下电源,BIOS开机自检,按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启动,接着启动设备上安装的引导程序grub开始引导Linux。Linux首先进行内核的引导,接下来执行init程序,init调用了rc.sysinit和rc等程序,rc.sysinit和rc完成系统初始化和运行服务的任务后,返回init;init启动了mingetty后,打开了终端供用户登录系统,用户登录成功后进入了Shell,这样就完成了从开机到登录的整个启动过程。
整个Linux启动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POST加电自检
- 引导加载器引导程序
- 加载内核
- 运行init
- 系统初始化
- 启动对应运行级别的守护进程
- 建立终端
- 登录系统,启动完成
POST加电自检
开机按下电源键后,计算机加电,主板上的BIOS或UEFI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开始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查,主要是负责完成对CPU、主板、内存、硬盘子系统、显示子系统、 串并行接
口、键盘、 CD-ROM光驱等硬件情况的检测。当检测到错误的时候,机器有可能会中断或者启动不了。如果没什么重大错误,接下来就会按次序查找引导设备,第一个有引导程序的设备为本次启动设备。
引导加载器引导程序
确定引导介质后,便开始从介质中装载引导程序如grub,这是一个微小程序,我们知道MBR引导记录大小为512字节,其中前446个字节就是Bootloader,主要用来引导用户选择要启动的系统或不同的内核版本,把用户选定的内核装载到RAM中的特定空间中,解压,展开,而后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grub是Linux中Bootloader程序,由于MBR记录大小的限制,所以grub分为三个部分:
- stage1: mbr,引导启动介质的grub主体文件
- stage1_5: mbr之后的扇区,让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识别stage2所在的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 stage2:磁盘分区(/boot/grub/)
需要注意的是:stage1和stage1_5不属于任何分区,这两个阶段是没有文件系统的,都是以磁盘0101的方式直接访问的。
stage2阶段中,会进入/boot/grub/,里面有grub.conf配置文件,根据里面的内核配置信息去加载内核。
加载内核
这时候kernel开始进行自身初始化:探测可识别的硬件设备,加载硬件驱动程序(借助于ramdisk加载驱动,ramdisk是辅助的伪根系统,虚拟磁盘),并且以只读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运行用户空间的第一个应用程序 /sbin/init。
kernel在内存中加载时,为了模拟系统环境,会生成一个ramdisk文件,来进行下一步操作,等到加载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时,就会退出ramdisk,切换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去。
/boot/initrd-VERSION-release.img,也就是上面提到的ramdisk,存放了和内核启动相关的最基本驱动,和启动无关的一般都放在/lib/modules/下面。/boot/initrd-VERSION-release.img是解决根的挂载问题,挂载根之前必然已经进入/boot了。进/boot 是grub来负责的,注意/boot 和/ 的文件系统是可以不一样的,这两个是独立的分区。内核是放在/boot下面的,先加载内核,然后挂载根/,挂载根的时候需要用到文件系统驱动,而文件系统的驱动放在/lib/modules/下面,就是在根下面,就矛盾了。而ramdisk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
运行init
init的进程号是1,从这一点就能看出,init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Linux在完成内核引导以后,就开始运行init进程。init进程需要读取配置文件/etc/inittab。inittab是一个不可执行的文本文件,它有若干行指令所组成。
/sbin/init:运行系统的第一个进程。这个进程会读取相应配置文件,比如Centos 5的配置文件:/etc/inittab。init读取其初始化文件: /etc/inittab,来确定初始运行级别(RUN LEVEL),运行系统初始化脚本以及对应运行级别的脚本目录里面的脚本等。
系统初始化
在init的配置文件/etc/inittab中有这么一行: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这是调用系统初始化脚本,主要实现的功能:
(1) 设置主机名
(2) 设置欢迎信息
(3) 激活udev和selinux
(4) 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文件系统
(5) 检测根文件系统,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根文件系统
(6) 设置系统时钟
(7) 激活swap设备
(8) 根据/etc/sysctl.conf文件设置内核参数
(9) 激活lvm及software raid设备
(10) 加载额外设备的驱动程序
(11) 清理操作
启动对应运行级别的守护进程
在rc.sysinit执行后,将返回init继续其它的动作,通常接下来会执行到/etc/rc.d/rc程序。以运行级别5为例,init将执行配置文件/etc/inittab中的以下这行: l5:5:wait:/etc/rc.d/rc 5。
这一行表示以5为参数运行/etc/rc.d/rc,/etc/rc.d/rc是一个Shell脚本,它接受5作为参数,去执行 /etc/rc.d/rc5.d/目录下的所有的rc启动脚本,/etc/rc.d/rc5.d/目录中的这些启动脚本实际上都是一些软链接文件,而不是真正的rc启动脚本,真正的rc启动脚本实际上都是放在/etc/rc.d/init.d/目录下。而这些rc启动脚本有着类似的用法,它们一般能接受 start、stop、restart、status等参数。
/etc/rc.d/rc5.d/中的rc启动脚本通常是K或S开头的软链接文件,对于以以S开头的启动脚本,将以start参数来运行。而如果发现存在相应的脚本也存在K打头的链接,而且已经处于运行态了(以 /var/lock/subsys/下的文件作为标志),则将首先以stop为参数停止这些已经启动了的守护进程,然后再重新运行。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是当 init改变运行级别时,所有相关的守护进程都将重启。
建立终端
rc执行完毕后,返回init。这时基本系统环境已经设置好了,各种守护进程也已经启动了。init接下来会打开6个终端,以便用户登录系统。通过按Ctrl+Alt+Fn(n对应1-6)可以在这6个终端中切换。在inittab中的以下6行就是定义了6个终端:
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1
2: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2
3: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3
4: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4
5: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5
6: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6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2、3、4、5的运行级别中都将以respawn方式运行mingetty程序,mingetty程序能打开终端、设置模式。同时它会显示一个文本登录界面,这个界面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登录界面,在这个登录界面中会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而用户输入的用户将作为参数传给login程序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登录系统,启动完成
对于运行级别为5的图形方式用户来说,他们的登录是通过一个图形化的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可以直接进入KDE、Gnome等窗口管理器。
至此,centos5的系统启动过程就大致介绍完了,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