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你好,很荣幸你能点开这里。现在,我想分享一本书:詹姆斯•凯尔曼的《尘路清歌》。
这本书描述的是青年默多在其十七岁左右的故事。默多失去了他的妈妈和姐姐后,他的爸爸为了离开这座悲伤的城市,带着默多去往美国(默多的爷爷奶奶住在美国)。
书中对默多的心理、语言上的描写非常精彩,写出了青年时的迷茫与胆怯。如果你有些好奇默多的青春,就继续往下看吧~
读书
接下来,我想分享书中的一些段落,让各位更了解默多的故事。
〔注:有些段落的出彩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可能有些许繁琐,请耐心阅读。如果想快一点的,可以只看黑体部分哦~〕
第一段话:
“我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你呢?”
“我也是。”
这一段对话出现在整本书开始之前,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
青年时,我们会坚强地面对一切:成绩的压力、沟通时的困难、父母各方面的教诲……
步入社会之后,又会有全新的困境接踵而至。此时熬过来的我们,在他人眼中是无比坚强,像不倒翁,但是,我们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坚强吗?有时也不必那么坚强,埋头痛哭一场,睡一觉,醒来仍是美好的一天。
他人眼中的我们与真实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便有了“矛盾”。
第二段话:
彬彬有礼和爱理不理。彬彬有礼只是以礼貌的方式表示爱理不理的情绪。你想方设法融入他们的谈话就为了听他们信口开河、废话连篇。因此你只可以礼貌性地点头示意。默多早已厌倦这一切。他们可以说话而你却不可以。他们有权利畅所欲言,而你没有。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社交。当你该说话的时候你无言以对,当你想闭口不谈的时候,却总要被迫回应。这便是社交。噢,你好,今天天气真好。我母亲得了癌症,她已经病入膏肓了,还有葬礼上也是这样,大家都争相安慰你,但你却无言以对,只能说,我还好。一切都还好 只是母亲躺在棺材里等。
回家,我想回家。我讨厌这样的派对,我想离开。
青年时想逃避社交却又避无可避,这其中便又有了“矛盾”。而奈何青年时,又无人沟通,鲜少有人理解,又将这种矛盾放大,让我们苦恼不已。
第三段话:
在生活中,人人都各安本业、各得其所。或许默多根本不应该告诉他他的目的地是拉斐特。毕竟,大家都已经自顾不暇,又怎么会多管闲事呢?
青年时,或许我们都会进入一个情感的敏感期。变得小心翼翼、畏首畏尾。这便再次出现了矛盾:渴望关注却又有些自卑害怕与人接触。生活上的矛盾、心理上的矛盾……甚至更多矛盾的加持,让默多显得更为真实。而我们,其实也能从默多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第四段话:
“你认为生活是公平的吗?”
“什么?”
“你认为生活是公平的吗?”
“谁认为?问我吗?”
“是的,你,你认为生活是公平的吗?”
“我?我认为生活是否公平?”
“先生,让我来告诉你吧。生活绝不公平,绝不 你如果期待那是公平的,只能说你混淆是非了。你误入歧途,严重地误入歧途。”
十六七岁的年龄,在我国是即将成年承担责任并接触到社会的年龄,这时的我们或许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于此时,我们的憧憬与真实的社会或许会有“矛盾”。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无论如何,只有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个社会的时候,才知道它到底是怎样的。
青年是矛盾的,我们迫切地想要突飞猛进地成长,但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或许会像默多一样迷茫、无措、举步维艰。但青年毕竟是青年。我们应当沐浴在阳光之下,被希望滋润。
最后一段话:
人们各自为生,互不相干。……你就应该勇往直前,随心所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读书人
最后,也希望各位读书人能够想默多一样,就算不那么坚强,也足够勇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默多最后实现了他的梦想,愿各位也能红衣烈马,仗剑逐梦!也愿:走过万里,归来仍少年。
感谢阅读!
文末:本文全属原创,有任何建议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期待各位的任何观点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