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路,开始可以跑得很快,后面会越来越慢,像深陷泥沼,走不动路。
高中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考得不是很理想,我们建议他复读,他果断拒绝了。也没有去上专科,直接就开始打工了。
听闻他试探性地换了几份工作,选定了一份工地搬砖的,干得十分愉快。我大二寒假回去的时候,和他见过一次面。
“你爸一个月给你多少生活费啊?”他叼着烟问我。
“一千多吧。怎么了?”我不懂他的意思。
“够花吗?”
“够了,我也有做兼职。”我笑笑。
“那才几个钱?我在工地干活,一天二百块!”他不屑地瞟了我一眼。
“六千,是不少了。”我点点头。
“你说你上大学干什么?毕了业估计也拿不到我这个数目的月薪。”
“话不能这样说。”我想着和他理论一番。
“读书又不赚钱,还浪费钱,不知道你想的什么。”
“你莫非能干一辈子这个?”
“这个赚钱,当然干啊!”
话不投机,很快就散了。
成功的组成部分肯定有钱,但钱不是唯一的那个,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
“读书无用论”这些年甚嚣尘上,前两年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事件更是把它推向顶峰,十分热烈。
小时候我也不喜欢上学,在教室里必须坐的板板正正,不然要被老师批评,还有很多的作业要完成。向往自由的天性自然会抵制这一切。
初中,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得太狠。回家我就说“妈,我不想上学了。”
“那你才十几岁,能干什么?”妈妈没生气,笑着问我。
“隔壁家阿梁和我一样大,不上学,跟他爸跑长途不是挺好的?”我想起了阿梁没有作业和考试,十分羡慕。
“你觉得他真的快乐吗?”
我愣了一下,没说话。
我想起了上次阿梁找我,扭扭捏捏地拿出一本书,问我其中几个段落的意思,然后认认真真地记在了书上,书很旧,字也不好看。
是啊,他好像也挺羡慕我的,那我们两个既然彼此羡慕,到底是谁走的路对呢?
直到看到一个段子:
看到晚霞飞鸟,没文化你只能说“好美。”
有水平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好像懂了一点。后来又在电视上看到学者侃侃而谈,潇洒自如的风度,觉得读书还是有些用的。
大学时候,我干过家教兼职。一对一那种,休息时候就和孩子聊聊天。
“老师,这道数学题好难啊,你给我讲了三遍我还是不会。”他挠挠头。
“没事,那一会再讲一遍,要认真听。”
“学数学有什么用啊?我又不想当科学家。”他抬头看我,眼里满满是我十几岁的影子。
“买菜总得会计算吧。”
“手机有计算器啊。”
“你确定自己不喜欢数学吗?”
他犹豫了一下,“我想,应该是不喜欢吧?不然为什么学不好。”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数学这门课就是为你这样的人而设的。在此我要声明,我现在教你们的,只不过够你们站在数学这个世界的小小入口。如果不知道哪里是入口,自然无法进入。当然,讨厌数学的人可以不进去。我之所以要考试,只是想确认,你们是否知道入口在哪里。”我背了一段《嫌疑人X的献身》里面的台词。
“这段话好精彩。”他两眼放光。
“回头可以看看这本小说,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不单是数学,所有科目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你,找到认识世界的入口,至于你想不想认识世界,用什么方式认识世界。那是你自己的事。但必须保证你见过入口,没见过,不准说不喜欢。”
“也有没见过的人吧?”他喃喃道。
“当然”我想起了那个“月薪六千”的朋友,住在对门的阿梁……
“那个世界很精彩,连入口都不去,未免太可惜。”
“老师,你再给我讲一遍那道题吧!我要好好学数学。”
“别的也要好好学啊。”我摸摸他的脑袋。
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包括但不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广泛涉猎的阅读,行走世界的旅行……
选择什么道路,都没问题。但有的路,起步会很快,然后越来越慢。看不见上升的空间。学习,就是那条坎坷却向上的路,坚定地走下去,金钱会作为附属品来到,但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喜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