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的理解父母
生活中,父母总会给与我们各种指导,比如做饭放什么调料,衣服怎么叠,与人该如何相处,遇事该怎么做……。
这些,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是我们的人生灯塔,一次次的指引着我们正确的前行。
我们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再面对父母的教导,大部分人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会与父母之间产生一定言语上的碰撞。
虽然,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人也知道父母为自己好,但我一直也没太想明白原因,直到看过《三体》后,当我随着被冬眠的“古代人”,一次次的从未来苏醒,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对上述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
假想一下,如果你通过冬眠技术,在未来苏醒,对未来的人类,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会产生一种看晚辈的心态(即便因为冬眠导致你冻龄,未来人在实际年龄上比你还大),一种你们都是小孩,看事情很浅,经验不足,我经历多,可以给你提供帮助,避免你走弯路。
而这,是否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心态。
再换个视角,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未来人,遇到一个从几个世纪前冬眠过来的人,又是什么心态?自然觉得他是老古董,不懂现在科技的发达,他的观点,言论,我们都不会太重视,因为我们觉得他的认知与经验,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
而这,是否就是我们对父母的心态。
这一刻,我理解了父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才是我们对父母应有的态度。
二、要不要接父母到身边?
工作以后,我时常会想,等我有钱了,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某天吃了个不错的店,会想等哪天父母过来,带他们去吃……,在我的幻想里,希望把我遇见的美好,都与父母分享和体验。
但等到真的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却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我想象的美好。
我所喜欢的好吃的,在父母眼中,不如萝卜、白菜。
我所喜欢的城市生活,在父母眼中,怎么也比不上老家的那套瓦房,那个宁静的小村庄……
城市的繁华、热闹的街道、丰富的老年活动中心,这些在父母的心中,似乎并没有太重要。相反,他们更喜欢天天呆在家中,而不愿去欣赏城市之美。
当读完《三体》后,似乎也让我找到了答案。是啊,就像冬眠后,在未来苏醒的古代人一样,无论未来社会的科技有多么发达,生活又多么富足,他们中很多人始终无法融入。因为,最让人依恋的,还是那个不太完美,不太富足的,生我养我的地方。
父母亦如此,再繁华的城市,也比不了那记忆中的村庄,那落日余晖下袅袅升起的炊烟……
也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父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作为子女却没有感觉太多的不适。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父母总是在迁就孩子,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居住在子女家中,日常吃饭,哪怕是父母做饭,是以父母口味为主,还是以孩子口味为主呢?我们之所以舒适,更多的是因为父母放弃了自己的舒适。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除非迫不得已,最好不接父母到身边。与父母最好的相处模式,或许是互不打扰、时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