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可以陪伴在父母身边多久?这个问题曾在网上流转甚广,答案令人震撼而心酸,许多人看过后可能都会在心里悄悄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要多陪陪父母,要对父母更好一些。
可一忙起来,也许又忘了那日的感触和那时的念头,日历一页页翻过,时间一天天过去,才猛然醒觉,又有很久没回去看父母了,甚至又有很久没有与父母通电话了。可孩子心里对父母的想念,还是会时不时冒出来的。
有一天,分别在长沙、广州、深圳的我们三姐妹,在微信里聊着家长里短,聊起父亲母亲,小妹突然灵光一闪,提出我们一起写一些关于父亲母亲的文字,为即将到来的父亲的七十寿辰和父母的金婚留些纪念。
台湾作家杏林子那本激励无数人去探寻生命意义的《生之歌》,就是她献给母亲六十岁的生日礼物。以色列著名话剧《乡村》中洞察世事的傻子尤西大声地质问,为什么写书一定要写英雄,写大人物呢?确实,其实身边就有许多人、许多事可以写呀,比如我们的父亲母亲。
父亲属于邓爷爷口里的那批先富起来的人,他是八十年代的首批万元户、开店、办厂、开基金会、修公路,生意做得并不大,不过,按时下流行的说法,也算是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在当地也颇受人尊敬,这个我们口里的“刘老爷子”也是我们姐妹们的偶像,可书写的事还真挺多。
而独立坚强、通达能干、拉扯了我们五姊妹长大成人,并带大了几个孙辈的母亲,作为父亲生意的好帮手、被爸爸亲切地称呼为“婆婆叽”的母亲,那脸上已布满皱纹、可笑容依旧灿烂温暖、脊梁依旧挺得笔直的母亲,能让孩子们想起的画面也不少。
父亲和母亲,携手走过近五十载,有苦有乐,有过小遗憾,更多的是收获和满足,如今,我们五姊妹都各自在外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父母于我们,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善良正直、乐观坚强、主动果敢、坚持到底,对年少的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身上的正能量,有着父母深深的烙印与影子;
父母于我们,是一座浑厚的大山,他们连续创业所取得的成就,他们遇到问题的豁达与睿智,对成年的我们亦影响深远,是我们学习与追赶的榜样,而我们自觉只能望其项背而无法超越。
爱,是父母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与母亲,风雨同舟五十年,再苦再难,也互相扶持,互相陪伴,他们之间,或许一辈子都未提及“爱”这个字眼,但他们却用行动诠释了爱的最高境界,五十年的相濡以沫,令人羡慕的金婚,是夫妻之间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我们这些孩子之间,也从来不说“爱”,甚至偶尔会严厉到用武力来教育我们,但是他们对我们关心和爱护,却深入日常每一个细节,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从不间断。
关于父亲母亲,有太多美好的故事,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孩子们回味不尽的话题。于是,我们启动了这个书写父亲母亲的计划,分散在五个地方的我们,网络连线共同参与:有的负责拟提纲,定思路;有的负责回忆,挖素材;有的负责执笔,推文字;有的负责审稿,定排版……姊妹五个,互相督促,历经半年,得以成书。
这些回忆和文字,是关爱,也是感恩,其中有给予,也有付出,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
愿时光不老,愿我们不散,愿父母在家安享晚年,愿我们在外不会孤单。
愿我们,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互相陪伴。
愿岁月长留,愿父母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