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衍
——追逐柜员之遐想
一
行走在六月的风里,行走在拂晓的塍边,我同稻田只隔了一条浅浅的梗线。
举目远眺,东林乡的古树便悠悠地横亘在天空之下了。
软软的风,暖暖的微光,我带着乡间清晨的朝露,一起走进银行营业内厅,不忍叫醒那些沉睡的梦,我怕它们一不留神会从我发梢溜走,虽然在此之前我已将头发盘得简单利落,甚至将三尺柜台擦得干干净净,甚至把玻璃前的各个物件摆放得井然有序,我还是不愿轻易放开我的精灵。
把寂寞的心叫醒,去参加一场温柔翩跹的晨之约会,像一片片风中轻轻摇曳的叶子,渴望承受喜悦和欢快、忧郁和悲伤。
在安详平静的山村,农合的标志与大地融为一体,像襁褓中的婴儿眷恋母亲的温暖,像蒲公英的种子点亮春天的梦想。
“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就让我的双手为你托起纯粹、简单的梦。
二
点亮一盏时间,在机械重复的语言和微笑中偷换空间。
世界如同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千百样的面孔在你生命里走过。
机器也是有生命的。它嘎吱嘎吱地记录着每一寸的光阴,明媚的、疲惫的,没有丝毫浸染。每一张与之点头颔笑的白纸,只不过是它漫长生命中的一个个小小的停留。刻下片刻的故事,不起眼地飞落在每个可能的角落。
青山不动,白云静止。时间过分地停留,阳光将屋外的人群拉得很长,蝉声依旧,穿过玻璃,一条吐着舌头的斑点狗拖着下沉的身子安静地走过。
思绪如同奔腾的河流,遨游于思想的每一个地方。灵魂在慵懒中发酵,在思维的某个点上,在每一缕空闲的阳光中,奔跑、飞翔、跳跃、大笑,甚至是哭泣,这些都是无罪的。
形骸困于三尺之内,心思散成千万缕,于眩晕处消融。
“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甘于寂寞和平凡,才是柜员最坚韧不屈的精神。
三
我醒来,有些美丽的东西照进了心田。
我看见一个已入古稀的老人,拄着拐杖,看着墙壁上熟悉的信合标志,褶皱的脸上扬起了笑脸,微颤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用手帕裹好的存折,相视而笑,眼睛交汇的晶莹和微笑凝集在四周的空气中,散开,温暖。
一阵风去,又一阵风来,落叶总是飘落在老人来过的路上。老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很多年,没有鲜花,也没有荆棘,有的只是脚下殷实的土地和熟透的阳光。
在老人蹒跚离去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多年后的我……
还记得来时,步履匆匆,走过了蜿蜒崎岖的山路,途经了母亲耕作的村庄和土地。憧憬的眼神在晶莹的酒花中跳动,笨拙的操作在历练中逐渐闪光。从春天走到秋天,从路的这头走到路的那头,我知道这里是我的归宿。
与一个地方的缘分,就像一朵花开在古艾桥一样摊开在我的生命里。
“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广袤的大地上有多少像我这样普通的身影,广阔的空间有多少“四扫”的同胞与我同行,我无法计算,更无心度量,只是——
记得那一天,我穿过了险峻的山峰,我知道我已经走进了生命的春天;
记得那一天,我喝过一杯凛冽的黄酒,我知道这是农村大地的呼唤和甘淳;
记得那一天,我在山头采摘了一束纯洁的百合花,我知道它将成为一轮新的太阳……
作者简介:吴 衍,出生于1991年,江西省武宁县作协会员,现工作于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办公室(上挂),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文学,《春日小记》等部分文学作品及工作宣传稿发表于《九江日报》《武宁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