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又是疫情管控的一天。疫情之下,芸芸众生焦虑、迷茫……本来开学在即,如今又变成未知数。只能借助读书,沉思来打发静默时光。
想到了张爱玲,想到《半生缘》,想到《倾城之恋》,想到《金锁记》,想到《红玫瑰与白玫瑰》,想到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生活就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长满了虱子”一字一句,那么犀利。让人印象深刻,凝练成经典。又想起了民国洛神——萧红,想到《呼兰河传》里《我和祖父的园子》感受到孩童时期萧红的天性烂漫,自在快乐!又心生悲凉,这个才情横溢的女人,虽称旅日时期是“黄金时代”,但性情使然,一辈子颠沛流离,甚至有些荒唐不堪,早早就结束了一代芳华。还想到了三毛,想到万水千山走过,想到《滚滚红尘》,想到撒哈拉沙漠里三毛跟荷西的真爱。想着想着,想起两个女明星:阮玲玉和蝴蝶。阮玲玉因人言可畏选择自杀,蝴蝶被戴笠软禁三年,逼迫同居,竟能坚韧地活着,安享晚年。两个人的对比,让我更感到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是生存还是毁灭,在自己的手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勇气,但是以屈求伸何尝不是一种坚韧和气度?
我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其实还是跟读书有关,和一个女人的生活态度有关。我又想到《红楼梦》,想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胆泼辣的王熙凤;想到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温厚练达的薛宝钗;想到“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娇憨可爱的史湘云;想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这些女子各有千秋,黛玉葬花美如仙,一首《葬花吟》再好好品品: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悲情而唯美的文字借黛玉之口吟诵而出,不得不佩服曹公的才情!曹公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值得品读和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是一部值得用一辈子去品读的巨著!个人认为《红楼梦》比莎翁的戏剧更有文学性和鉴赏性!包罗万象,形象鲜明,文质兼美,常读常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捧起读读,都会有不同感悟跟收获!
夜已深,收笔!留待往日再慢慢思考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