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友的推荐买了《人生的智慧》一书,他来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这是我有生以来看的第一本哲学书,看得很慢。其中的人生哲理都被叔本华讲了出来,所以我再写什么书评就白痴了,只能摘录一些句子。
摘抄——关于快乐
一个人能得到多少快乐,由他的个性决定。特别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它决定了一个人能获得更高级快乐的能力。
感悟:模糊中感觉叔本华讲的很对。我即使没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并没有不快乐。因为我有使自己快乐的方法,读书与写作使我快乐。但是一方面又觉得如果我拥有一所漂亮的大房子,还有充足的钱,会使生活更好一些,我也会快乐。所以,物质与精神上的追求并不矛盾。
因为自己没过过纸醉金迷的生活,所以妄自揣测也是不可取的。
摘抄——关于获得幸福
1 最泛泛的观察告诉人们,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辛苦与无聊。
感悟:这句话真有道理。比如我自己,在工作异常劳累时,会感觉很辛苦,会抱怨生活,向往轻松的生活。当忙完一段时间,放了寒暑假,又会感觉无聊。不断地刷手机,却找不到任何意义。然后觉得忙得好像狗的日子,异常充实有价值,从而渴望回到那样的日子。当你觉得那段忙碌的日子充实有价值时,恰恰证明你现在的空虚。
不管是辛苦着还是清闲着,都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辛苦时,多看看自己创造的价值,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虽苦也快乐。清闲无聊时,捡自己的爱好发展一下,让自己有事可做,充电的过程也会得到快乐。
2 精神越富足,无聊的空间就越小,一个人内在的东西越多,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的东西就越少。
感悟:内在的寻找自我,完善自我,是个很私密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自己去体会,别人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丰富自己的内在,也是体会孤独的过程。
内在越是丰厚,希望得到的越少。因为此时你已经明白发现了自己,外在世界对你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内在的你使自己更加强大。
less is more.你追求的外物越少,越有时间观照自己的内心,完成心的修炼。
摘抄——关于别人的看法。
1 适时适度地将内在价值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比一下,这对我们的幸福大有益处。
2 幸福的源泉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里,那么这个人就处在相当不利的境地了。
3 我们所有人之所以会焦虑,会担心、恼怒、不安、困扰和殚精竭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都是因为担心别人的看法。嫉妒和憎恨也大多是因为这个。
感悟:贺拉斯说:尽可能地减少自己对别人看法的过度敏感,这绝对是明智之举。
减少对别人看法的过度敏感,就是增加钝感力吧。记得曾经看过一篇讲钝感力的文章,讲我们不幸福不快乐是因为想的太多,太玻璃心,相反那些有钝感力的人就会幸福很多。
我们更多的是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这是相当累的,而且容易失去自我。所以成大事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做事准则。比如张居正、申时行。张居正有铁的手腕推行自己的新政,取得卓著成效。申时行面对其他官员的指责,他能一如既往的和稀泥,按自己的原则辅政。他不是活成了皇帝眼中的样子,也没有活成群臣眼中的样子。申时行就是申时行,明史中和稀泥的高手。
摘抄——关于个性
个性比民族性重要得多。某个人的个性更值得被给予千百倍的重视。
感悟:很多年来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教育都在致力于打造人们的共性,也就是民族性。叔本华有关个性的观点,值得深思。
教育不能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大旗,行抹杀学生个性的事实。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平台帮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摘抄——关于骄傲与虚荣
骄傲是某人在一些特定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价值所生成的一种说服力。而虚荣则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也有这种说服力的一种欲望。
骄傲源自内部,是直接的自我欣赏。虚荣源自外部,是对间接地得到这种欣赏的一种渴求。
以上送给不断追寻自我的你,也送给我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