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宇
2018年11月19、20号,两天时间看了朱清的《别用嘴上的佛系,掩饰你内心的焦虑》。
在微博上我写过:之后会写一篇文,并不是书评、官方读后感,更多是通过文字结合自己写写随笔,作为2018这一年沉淀期结束的开始。
确信沉淀期的开始是在2018元旦跨年那天,出乎意料的在零点收到了4、5条祝福,第一个想法就是“哇,还有人记得我,2018年自己一定要有一些实质性地改变。”
确信6月份开始读书,是我身边有一群微博读书、电影打卡的大学同学,她们会以“一周一部经典电影”和“每月书单”的方式记录生活。
朱清这本书第一时间就下了单,直到书摆在了书架上。你会发现自己并不着急拆封翻页,而是选择在年底。
就像通常每个人的恋爱经历,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自然变得成熟,当你再遇见对的人时就不轻易错过。
6月份开始的读书,当你读过19本书后,再读《别用嘴上的佛系,掩饰你内心的焦虑》就会发现有了基础、铺垫做事变得容易上手。
好比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再去看她微信公众号“大樱桃与小灯泡”的更新,就会蹦出“读得多了,再看这篇自然有了熟悉的节奏”的想法。
任何书籍,我们都应该给彼此一个认识的机会,而不是仅仅靠推荐就选择拿起或放弃。
读书并不是快餐时代的附属品,人云亦云。
更多是选择与自己对话,通过那些文字与“孤独的你”面对面谈心,能有所感、有所收获。
-01-酒足饭饱、你说我懂
20岁之后,原有的事物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我们也不曾再回到过去。
20岁之后,“风轻云淡”成为了向往。
20岁之后,再无少年的我们。
好比夭夭说过:“这就像是加减题,我没法样样兼顾,不如做减法,留下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绝不会凑合。”
朱清说:“既然疏漏在所难免,不如尽量享受眼前的美好。”
活在当下,更是对自我的负责,尽可能不去辜负此时此刻享受、得到的美好。
活在未来,多是应用“未雨绸缪”的本领,将计划的付诸实践而不多是空谈。
时间真的是最佳的筛子,认识的朋友很多但最终能留下的往往都是个位数字。其实,遵从自己的内心能聊就聊,不行就淡漠没什么过意不去的,请别给自己加戏。
一些久困扰心头的疑惑,问就问、说就说,何必整得自己过意不去。晴转阴的时候,多一点勇气去做。阴转晴的时候,去约饭去畅聊。
“舒服”是最温情的良药,在“真朋友”的环境下才能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请活得简单些、不着急,先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朱清说:“只要少一点瞎算计,多一点钝感力,你的日子会好很多。”
对待自己的时候,也请你狠一点。去请客,就喂饱它。去锻炼,就消磨它。去听歌,就放松它。去写作,就用尽它。
首先学会了爱自己,才能有条件更好地去爱他人。多一些走心、真诚的社交,而不再是总有想去切歌而不为尴尬的微微一笑。
朱清说:“爱不是免责声明,不是随时解渴的自动售货机,更不是把对方变成第二个你。”
对别人越多的期待,不如对自己更多的要求和憧憬。自己的一生,选择也就这一回,请好好善待。
想起老师总说的:“怀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才行。”,其实在熟悉的人面前,我们才会轻言抱怨。每个人都会有很丧很丧的时候,并不是满满散发着正能量。
很丧的时候,学会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多半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做喜欢的事自然调整得很迅速。不喜欢的事也会去尝试,万一深爱了呢。
生活总是不确定性的,长路漫漫前行的时候多个朋友不更好。
有的时候,我们一边模仿着别人一边尝试着寻找自己。
皮囊,其实多是两个人的遗传,更是以家谱宗族关系的多方“个人影像”。所以它是次要的,你的性格、意志、灵魂是由自己后天养成、掌控的。
需要面对哪个方向,身体自然转向。需要前行的时候,总要迈出第一步。
其实一生中陪伴自己最长久的便是你自己,独处的时光真是太多了,学会和自己成为朋友、取悦自己才是“头等大事”。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晚来无欲雪,能饮一杯无。”,朱清的“若独食,空腹不得饮,来锅黄焖鸡。”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个“随便”的饭友,一个“你说哪咱都行”的朋友,见面也是很放松的气氛。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虚掩。
无论粗茶淡饭、苍蝇馆子,还是高档餐厅,对面的人和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很简单,酒足饭饱、你说我懂。
-02-那个肚圆心空的胖子
朱清说:“所谓的人生赢家,不过是尽力做一个忠于自我的人。”
寻找自己,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摸着心,感受它的跳动。
闭上眼,忘记本不应留下的伤痕。然后向前望去,光芒会一点点走进直到晃眼。
于是我们轻装上阵,踏入江湖!
焦虑是且行且伴随的,关键还是在于你对烦心事的认知和理解。寻找某个点,再寻找某条线,最后尽可能地站在多维度的空间去衡量自己。
试问:“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难道60分就一定是唯一的及格标准吗,70难道不行还是80太高了。”
焦虑也是朋友,有时拥有和抛弃都相当重要。学会时而拿起,时而放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关于自律喜欢她写的:“所谓的高度自律,是你眼见的表象。于他们而言,是习惯也是本能。”
“自律这件事,起码是一个和自己相处、磨合、修整,进而升级自我的绝佳契机。”
2018年,我也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自律的人。23点睡、6点多起的“老年生活”,对于在大学时这就好比天方夜谭。
每天的读书、锻炼,从无到有、从幻想到现实,直到自己慢慢真的坚持下来才确信。
自律,对我而言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自己开心就好,况且我们又不是因为他人而活着。自律的尺度完全在于你的身体素质、理想要求和不轻易说“不”的信心。
请多一些不问为什么的坚持,真到年底去回忆的时候还是会很欣慰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身本就是个矛盾体,但终究只能选择一方。无果的时候,身边喧嚷多位参谋。有成的时候,却又不知本心初衷。
有段时间一直在寻找“朋友和真朋友”的定义,结果发现对的人,迟早都会来找你。错过的人,仅仅只是占着列表排行。
你关心的人,真有什么事发生还是会第一时间问候。随缘的人,不过点赞之交,刷过了屏便失去了存在感。
你会发现但凡“更新系统”就是在增加,内存会满,满则就要删。瓶颈期的时候就像个肚圆心空的胖子,只好选择一个时间段来沉淀一番,算算账、整理库存。
沉淀似酿酒,越久越醇。沉淀似炖菜,要等它变蔫熟透。
2018年通过《得到》看了一半课程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学习了一些新的名词定义及概念,单就“注意力”一词的学习,就成为了我自身变法改革的第一步。
空闲的时间忙于乐意的事情,从而拒绝了闲聊,一天24小时满打满算属于自己的时间还真不多。
正如朋友如时间酿酒,走走停停最终留下的心中都早已有数。
“这些从事世界上最昂贵工作的匠人们,择一事,终一生,优哉淡然,满足得很。”
关于优越感,就像高速公路上开车,谨慎就安全出站,自满则意外常在。
如果一个格局呆久了,不妨走走,反复循环这个“停与走”的过程,不断地在新环境中学会适应,不断地又跳出尝试新的机遇。
-03-no zuo no die!
一些事情,预设就会有一个相对标准版的答案。一些事情,等不到你的规划,时常会喜怒无常、气势磅礴或是悄然无声般。愿你宠辱不惊,双手相迎。
对于“完美”,我们多是发现了漏洞再去填充它,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以至于忽略了本身的重要性。
朱清说:“喜欢胜过所以的道理,原则抵不过你乐意。”自己喜欢的东西,实力有多大,心就可以有多大胆。享受自己的快乐,享受自己的生活。
“贴别人,为了简化识别,降低认知成本;贴自己,为了融入群体,增加自我认同。”
贴标签的活动,让我想起数字“0”,曾经就写过不为傲娇的体态全无,坚持“0”一样的有容乃大。任何事物被赋予定义,却又真正地高于定义。
所以需要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撕一次标签,从“0”出发,沉下心再迈步。
朱清说:“你知自己是坐标原点,与其指望别人,不如内修外炼为己撑腰。”
“选择合群还是独处”是个久违的老话题,其实它们并不是矛盾的两兄弟。合群之乐、独处之悠都在于自我的内心需要。
时而高冷、时而暖男,不同人、不同事而已。没有一沉不变的硬道理,更没有谁会去左右你,日久见人心。
别人推荐的书、美剧你就会格外认真,反而有时往往忽略了身边早已存在的美好。当有天你发现别人都已经放弃不再续追,而你却发现自己早已上了心。
有时妄想着追赶他人的脚步,没曾想到自己逐渐地融为一体。曾经不爱听歌的你,现在上了瘾。
曾经不爱美剧的你,现在上了瘾。挑战着未曾遇见的自己,做起简单的饭菜、减掉身上的“五花肉”,开始耐心的做起一件件小事。
“每一个人都是本真人书。能否读到有趣之处,只在于你的阅读理解水平。”
我们需要通过别人看自己,通过世界明事理。
“同频才能共振,同质方可相吸。”
所以让我们大声说:“no zuo no die!”,活得真实,过得洒脱。做个有趣的人,简单的日子,平凡的生活,却有着追求逗比态度的你我。
-04-不自觉上扬的嘴角
朱清说:“想来,真正的关心和在乎,是知晓你的狼狈,体谅你的心急;是可秉烛夜游,也可雨里狂欢;是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有的人,没聊几句便是自然熟。有的人,最多此时此刻的尴尬寒暄。
许久未见,许久未闻,并不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其实恰到好处的“不联系”就像今年的夏至和明年的夏至。
许久未见,却期待满满。
背后的模样,是看不见、听不着的。有时的口说无凭,倒不如专注眼前的真实。背后的嘀咕,终将是皇帝的新装。
关于表白未果,男生倒是没有什么毕竟脂肪多皮厚一些,想想更是一次情感的历练。
谁都有过对酒当歌,错把江小白两三下喝完。好在没什么度数,过过心瘾而已。
被拒绝,是一包良药。给你心头猛然一击,让那个年少直男的你恍然清醒。
关于闻香识友,朱清说:“锅碗瓢盆,炒爆焖焗。彼此默契的吃喝,是烟火味的情诗,脉脉在有生之年。”
生活的酸甜,味蕾的清淡,别出心裁的惊喜,仅仅化为你不自觉上扬的嘴角。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沈复与陈芸,朱生豪与宋清如,沈从文与张兆和,饶平如与毛美棠,王小波与李银河,浅浅的读过他们的故事,那种爱流露与双方的字里行间中。
关于宠物,朱清说:“一方予以收留,一方报以长伴。一方予以疼爱,一方报以忠贞。一方给了难追难回味的回忆,一方则用一生的苦盼作为回报。”
看过“小灯泡”的视频,相信“她”值得被她深爱。
关于家,朱清说:“世间再大,心头有一隅,是退路、是笃定、是前行漫漫待归期。”
“进城的公交一辆就足够,回家的路两条都嫌多。”
家,一个太过于熟悉的地方。对于我而言,父亲在哪家就在哪。
辗转省市,身边的同学换了一波又一波,唯有家的三人三餐、四季年华没有变,但是岁月打磨了父母的面容无法恢复。
关于父母,朱清说:“他们对你的爱,借走的是糖,还回的是心。”
只有自己经历了一些大的挫败,才能在某个时期真正的成长一大步,自己都有明显察觉。
你的进步是父母的暖胃良药,之后也就明白了有人唠叨你总归是好的。
行万里,看遍繁华、街巷。
终回家,寻道处,舒适暖心。
-05-别总狠心,判个死刑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舒服与艰辛,安逸与磨难相伴而随。选择舒适区并不是单选题,你可以增加其它选项,拓宽人生的横截面。
关于身材、减肥,并不是你与谁的比较,而是自我觉得应该去做这件事,并下定了决心。
刚开始我制定了坚持一个星期的计划,没想着一点点适应就坚持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又开始尝试着继续。
到了两、三个月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数量和锻炼质量效果维持在稳定的阶段,如果要继续就需要“历史性的跨越”或是选择放弃三个月的坚持。
锻炼,我是从两个维度衡量自己,时间与成效。
最开始的时候内容分散需要一天的时间完成,然而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最开始做2个俯卧撑肚子疼了3天,到现在一组相对标准的35个。
当身体不断地适应锻炼的量,每次达到感觉相对轻松的状态,我才开始加量练习,瓶颈期的时候坚持一个标准将近5个多月。
到了现在2018年年底,坚持锻炼就满一年,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一天天地坚持下来,每天根据具体的情况完成自己的定量目标,不过多超负荷的“刻意捆绑”。
如今锻炼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美的输出是现在的标准。
刚开始我们都会通过“浪费时间”开始,逐渐地熟悉技术掌握要领,直到最后达到节约的高效率。
减肥并不难,人们常说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但下决心和贵在坚持是最难得的。
关于利用碎片化时间,今年的读书多是在地铁和公交上,拿我读奥威尔的《1984》(电子版)为例。
在读前100页真的是云里雾里,对于老大哥的初步印象和社会时代背景的构想,要是以前的我但凡读了15页就会弃书一定给它判个死刑。
但是对于人或事,我们总该多一些耐心、留一些时间去了解,并不是一棒子就拍死,所以就继续往下读尝试着理清头绪。
有一回好不容易感觉看进去一些,地铁就坐过了站。
好朋友大萌在朋友圈也会发,写稿没有关注电量,直到电脑黑屏直接关了机。注意力的程度,往往告诉了你效率时间的比重。
慢慢去寻找那个未知不远的你,加速反而可能会南辕北辙。
关于选择,朱清说:“只有你深入尝试、体验之后还愿意视为热爱,才算真正的‘选择’。”
“决定生活轨迹的,从来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的姿态。”
人生处处都是选择题,单选或是多选。
有时明白选择时的重要性是很难得的,后知后觉的不甘心和已经收获到的成绩是不同的体验。
但无论如何选择过后需要一种姿态,“是”或“否”,“开始”或“结束”。
关于颜值,朱清说:“整容不如整心,思考罕见而珍贵。”
干净、得体、落落大方。
生活赋予你的模样,遗传给予你的相貌,所以说皮囊的规划和改造是你的权力。
想起大二舍友突发奇想割了个双眼皮,现在对那双“迷死人”的肿眼还记忆犹新,不过现在真帅了很多,所以机智的作出一些改变还是蛮靠谱的。
愿你丰富灵魂,少开些夸张的玩笑。
关于“再等等”的态度。
于情,不拖着别人其实是互相的尊重。“等等,万一熬过了异地修成了正果呢?”
于事,不拖着自己就像准时的闹铃,不误事。“过会吧,我正忙。”
还记得高中写过的组诗《等待》,终究没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也开启了写作之旅,有得有失也未尝不好。
活在当下,是对目前状态的负责。活在未来,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06-纸短情长
读书,就是想透过本意获真理的过程。
我们往往都是短时间的记忆,对于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带给你的感受、心得体会。
读书是一个需要记录的过程,不然过后你会发现一片空白。
关于读书我的方法是:先找电子版通读一遍,感受就记录在记事本里。读过后仍意犹未尽的选择去买纸质书,隔一段时间再去读。
读的时候往往有勾画、笔记,为了之后想写这样的随笔一目了然。
所以这样一本书就读了三遍,书中的道理一定还有不懂的,但是纸质版的书就在身旁,余生可供查翻。
看影片,朱清说:“优秀的片子,终归是观察生活、洞察人性。避不开自我和本我的牵绕纠缠。”
通过学习摄影摄像、视频的剪辑,我现在真回不到只是单纯观看电影。
场景的转换、镜头的变换、特写的表达,下一个画面应该会是什么,这些成为了一个作为初学者自动操心的事情。
《大国重器》、《航拍中国》、《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像这样的纪录片成为了学习的范本,逐渐地也懂得了一些影视最基本的语言、规律。
马上将会是视频时代,vlog会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视频日记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遇见的人事,是一种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怎么拍好视频,怎么剪辑好就会成为当紧的必修课。
我们并不需要带着功力性的目的,去寻求暴富的途径。一些情理之中、字里行间获得的真理、知识、收获远远是最宝贵的。
一本书,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是他的人生经历和五味陈杂的故事。
一部电影,是多方合作的凝聚,是观众心中所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