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是个有趣的话题,它指同时具备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那什么是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呢?
男性特质:也叫工具性特质,指社会普遍期望男性应有的特质,比如自信、独立、果敢、好强、领导力;
女性特质:也叫表达性特质,指社会普遍期望女性应有的特质,比如热情、敏感、温柔、有同情心。(这里存在争议,因为很多特质不能明确地划分为男性或女性,但在本文我不作深入探讨,姑且这样划分)
所以双性化就是指一个人独立又热情,敏感又自信,果敢又温柔,等等。(部分符合即可)
既然讲到双性化,就得讲讲单性化、异性化和中性化。
单性化:个体具有的性别特质刚好符合自身性别角色期望,也就是刚好符合生理性别,分为两种,男性化、女性化。
异性化:个体的外貌形象或行为性格明显的偏向异性,有些时候甚至看不出来自己本身的性别特征。
中性化:个体的形象打扮具有异性特质,但同时也保留了本身性别特质。
所以双性化和中性化、异性化是完全不同的;中性化和异性化有联系但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度,过度则是异性化,适度则是中性化。
有观点认为,双性化是集合了两性的性别或气质优点,在职场、婚恋、生活等各方面都会优于单性化者(完全的女性化或男性化);而中性化则更像无性化,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所以生活中,大部分人更喜欢双性化的伴侣,而不是完全男子气或完全女人味的。比如说,女性希望男朋友在具有工具性特质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温柔、善解人意、有同情心的特质;男性也希望女朋友在具备表达性特质的前提下,同时具备独立、自信、坚强的特质。
谈到性别特质,就不得不谈一谈性取向。
要注意的是,一个人具备的性别特质和他的性取向没有关联性。也就是说双性化≠双性恋,异性化(中性化)≠同性恋,单性化≠异性恋。
异性恋,我就不说了,主要谈谈性少数,也就是LGBT。L(Lesbians)指女同,G(Gays)指男同,B(Bisexuals)指双性恋,T(Transgender)大家比较陌生,指跨性别者,也就是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不一致。举个栗子,金星就属于T。
我个人虽然不赞成性少数的性取向,但是我很尊重并理解他们,所以我也很乐意去了解他们。
说到底,其实双性化的核心还是在于破除社会对于男女性别期待的刻板印象,提倡男女在某种意义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