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自古就在不断地争论着,没有个定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自己的认识就可以了。
有很多人说,人性本恶,要不还修什么?正是因为人性的恶,才需要各种方式来改变这个基因,需要教化,需要法治的严惩。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
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天地之别,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一个冬天,我和同学到长白山办事,那时候交通还很不便利,我们坐了一夜的火车才到。我们到一个位于二楼的对外餐厅吃饭——这是我们以前到长白山落脚后找到的地方,所以,每次吃早饭都会到这里。
由于天气很冷,我们就点了热乎的粥和包子,等冷的那股劲缓和下来,我们就开始吃饭了。
这时,位于入口处的直梯门开了,下来一位老人,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拎一只很大的编织袋子,里面是一些矿泉水的空瓶,应该是老人在外面捡来的废品。老人清瘦的身体,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瘦瘦的脸上布满了山川沟壑一样的皱纹,小山羊胡须已经花白了,流出的清涕已经挂在了胡须上结成了晶状。
我跟同学说:“你看那进来的老人,挺可怜的。如果他是来折箩的,我们就给他买点吃的。”同学说:“好吧!也就是你这样学佛的才会管这种事情。”
老人如机器人一样脚不离地慢慢抖动着向前滑动,好不容易挪到了饭桌上,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把几桶方便面的汤水澄了出去,把剩下的一点干的食物折到了一个盒子里。
我跟同学说:“这老人太可怜了!”然后我起身走向食物售卖区的时候,同学从身上掏出二十元钱递给我,我接过钱,就到了一个卖馄饨的摊位,把钱给了老板,说给那个老人煮一碗,剩下的钱,他再来的时候再给他煮一碗。
收钱的老板娘很感动,跟在做饭的老板说,这小伙给那老人送的。老板说:“你放心,我多给他煮一些,让他吃饱!”
我和同学吃完后,起身离开。老板娘把馄饨送到老人面前的时候,老人的有些蒙,那混浊的眼睛已经没有了神彩,只是泛着黄,抬头看看我们的方向,低头开始吃。
后来,同学再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后悔,觉得这么做,帮一顿,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因为善心的感染才会在当时做出那样的决定。
其实,我也知道,一顿饱解不了百顿饥,但我看的不是这个角度,我看的是我们要有一颗柔软而慈悲的心,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疾苦,这种感同身受的恻隐之心才是人的本性,人人都有这样的心,那这个世界就会温暖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