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如何服务于教学?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雷朝滋有如此提醒:“不是简单利用技术辅助教学,不是在教育系统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修修补补,仅仅把互联网技术看作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支持手段,热衷于用技术来加固传统模式”,而“是推进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对教育的变革,创造教育新业态”。这背后需要的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亦即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从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关联来理解和改善教育。它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一发散”来构造替代的逻辑策略(问题和情境的构成要素,就隐含着不同的状态可能性,通过对这些内含要素的分析和变换,就可能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或替代方案,这就是创新的逻辑道路)。正如泰德·丁特史密斯所说的:“教师不会想着怎样以超越互联网的博学去向学生单纯地传授内容知识。他们会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批判,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源。教师们不会站在讲台上碟喋不休、照本宣科,而是更像顾问、导师、教练。”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教学的全过程中,主动提升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教学、数据分析和评价等信息化职业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这当中还有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人文素养与教育伦理的问题,以及必须具备在众多信息面前坚持批判精神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1.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和平台来提升教学效果,比如个性化学习、智能评估、在线教学等。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启发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3.注重个性化教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估和反馈,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4.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更新迅速,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总的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积极应用新技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