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侵略以来,终于传出一个大好的消息——台儿庄战役大捷!
书中并没描述这一战役的详情,我觉得是合情合理的,由于北平被占领多时,对百姓来说的坏消息敌人大肆宣传,那么这种举国振奋的消息,敌人肯定想办法掩盖下来,越少人知道越好。
因此,日本人的举措是,把全城所有的广播收音机都没收,改为强迫让每个院子买一个日本制造的收音机,收听到的都是日本人让人民收听的内容。
从前上学的历史课本上也讲了很多,我印象中记得的以及结合网上的资料,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
此外,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
另外,还有个说法是,战役的胜利,让国际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发生改变。
回到书中,瑞宣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早前各大城市打败仗相继陷落的消息,曾经让瑞宣深受打击,可蒋介石的继续抗战宣言让瑞宣稍微振作起来,此次的战役胜利,更使他的坚定变成一种信仰。
敌人不仅仅没收了百姓的收音机,上一章节也提到,敌人单方面废除了法定货币,而推行伪币,明眼人都知道日本人是用法币去套换外汇,而用伪币来欺骗人民,这犹如将中国人民的血输进敌人的血管中,造出来的血只管敌人自己使用。
此外,在书籍上,书店库存的新式书籍全被敌人烧光,书店只卖古籍经典,更勿论说印刷最新的思想了;在教育方面,每间学校都有派遣来日本人做秘书,监视全校一切活动,以给学生的心灵上刑。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思想上,种种方面敌人都无孔不入,死死地掐住命脉。
就算如此,瑞宣依然存在着希望:
他觉得自己绝不是犯了神经病,由喜爱和平改为崇拜战争,绝不是。他度过托尔斯泰、罗素、罗曼罗兰的非战的文字,他也相信人类的最大仇敌是大自然,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征服自然,使人类永远存在。人不应当互相残杀。可是,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这是个极大的使命。每一个有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责任。爱和平的人而没有勇敢,和平便变成屈辱,保身便变成偷生。
瑞宣内心的信仰教他越来越坚定,邻居小青年程长顺找到瑞宣,失业教小青年找事做,善良又有才识的胡同里似乎只有瑞宣一个,而瑞宣的思想恰恰好带给程长顺巨大的冲击。
外婆的教诲总是以“不”开头,而瑞宣的思想都是“我们应当”,这赋予了小青年一种使命感。
受到瑞宣的熏陶久了,程长顺告诉瑞宣,他想去当兵!
可是瑞宣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他的理智上,他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保存自己的祖坟与文化而去战斗。可是,在感情上,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老先去想每个人的困难。他想:程长顺若抛下他的老外婆,而去从军,外婆将怎么办呢?同时,他又不能拦阻长顺,正如同他不能拦阻老三逃出北平那样。
在忠孝面前,这的的确确是个两难的课题。这种戏剧冲突,已经不仅仅是第一次了,瑞宣已经表态自己是要守护家庭了,另一方面则放飞弟弟瑞全。但这一回是决定别人家庭的命运,他有这样的资格吗?
瑞宣自己则责备自己:
你呀,瑞宣,永远成不了事!你的心不狠,永远不肯教别人受委屈吃亏,可是你今天眼前的敌人却比毒蛇猛兽还狠毒着多少倍!为一个老太婆的可怜,你就不肯教一个有志的青年去从军!“
哈哈,这些难题总是接踵而来到瑞宣的头上。
以下链接是我写读书笔记的初衷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