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陪朋友访古镇驿站犁头嘴。犁头嘴位于溆浦县江口镇溆水与沅水交汇处,三面环水,以酷似犁头而得名。这里“上迎滇(云南)、下达辰(辰溪)、常(常德)、西趋镇竿(凤凰)、铜仁”,为水陆要冲,是古代溆浦之门户,沅水中游的一条重要驿站。2200多年前,屈原就是从这里进入溆浦,写下了《涉江》《山鬼》《桔颂》等千古名篇。“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记录了他初入溆浦时彷徨徘徊的心情。这里还曾流下了王昌龄、王阳明、马援、林则徐、郑国鸿、向警予、钱钟书、舒新城等古今历史名人的足迹。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与好友皇甫王从长安出发,跋山涉水,到达犁头嘴,王昌龄将由此溯沅水而上,去龙标(今湖南黔阳)任职,皇甫王将沿溆水而上,去屈原流放地溆浦,王昌龄满腹愁肠伤离别,写下了《别皇甫王》:“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谪贬龙场驿,赴任途中,夜泊犁头嘴,留下《泊溆浦江口》:“溆浦江边泊,云中见驿楼,滩声回树远,崖勤落江流,柳枝新年绿,入归隔岁舟,穷途时板目,天壮暮云愁。”
犁头嘴古驿站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狭窄街道,目前还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明清码头、城墙、城门、寺庙和店铺,它们“见证了农耕文化到现代文明的漫长演化过程,也见证了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与衰败”(摘自禹经安《溆浦江口犁头嘴古镇美景》)。踏上古驿道,闲步留下历史印记的青石板路,让人倍感历史的沧桑。古驿道的尽头是一处码头原址,城垣及残缺的城门遗迹孤寂地躺在路边。历史沧桑总是给人以沉重感。伫立古码头,背向犁头嘴,抛下历史的记忆,放眼涛涛沅水,我又回到现在和未来,随着沅水的波涛起伏,心里泛起了另一种思绪。遥想溆水由此并入沅水,将不再为溆水矣,溆水何以能够淡然,毫不迟疑?也许,要想继续往前奔流,是需要一点“去我”之精神的吧。“忘我之名,修我其性,去我之形,助我远行。”到访过犁头嘴的先贤名流、商人过客也应有过这样的感慨吧,我们都要汇入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流,留名或者不留名,都是无关紧要的。在犁头嘴,我写下了《我欲并入另一条河》这首诗。
我欲并入另一条河
我欲获得新的元素
我欲抵达海的辽阔
即使视为支流,不以我名
即使我的一切将被稀释
被淡忘、被忽略
我,依然能感受到我的存在
感受到我
在继续往前奔流
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