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社交了。"
这是我大学室友跟我说的话。
她正读研,一开学就自己一个人搬出去住了。一开始我还担心她会觉得孤独,但她倒是乐不思蜀。
不用社交,也不想被别人牵绊,因为看不惯小团体抱团,或者说不喜欢成为被落下的那一个,所以倒不如选择一个人的自在。
社交无力,或者说社交无能,这样的社交降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受到了。
反正我是真的觉得,挺累的。
可能是我没能力,不够优秀吧,最终我都会这样给自己一个解答。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少不了以利为先。我们可能都少不了带着攀附之心去认识新朋友,或想着在对方身上得到些好处,占点便宜。
我们也可能被人不怀好意地接近过,虚情假意地对待过。
但其实到了这个年纪,靠不牢的关系终究会被一眼看穿,不是我被人看穿了,就是别人先被我看穿了。最终这段虚假友情不是随风一样消失了就是落个不欢而散。
说真的,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一向都挫败感满满。
友情在我至今为止的生活中,还真的占据了不小的空间。可是,每一个阶段的社交和友情,我都处理的不好。
长大后,贴在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这些标签成为了我们的砝码,也成为了别人心里的标尺。
前几日,我听到身边的人说“我不想和学渣玩,我喜欢和学霸一起玩。”我一方面错愕于这个年纪仍会有人以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却又十分理解他人这样的交友选择。
其实除了这样的标签之外,还有无数个。
只是我总害怕,我被排除在选项之外。然后又对所有的被选项嗤之以鼻。这是不是看起来挺可悲的呢。
我一度很害怕社交,也几乎是个“社恐女孩”。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躲起来,不是躲厕所就是躲房间里假睡。最傻的一次是来不及躲了,就藏在窗帘后面,掩耳盗铃般以为别人看不到我。但其实露在窗帘外的那双脚早就暴露了我。
在人群中,我总是觉得很尴尬和不自在,不知道该不该说话,或者该说什么,又该如何才能避免与别人说话。
“我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人,既希望被你们喜欢,但是又害怕你们。”
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这件事没有人教过我。
而我的父母本身也做得很不好。
我又一次关掉了朋友圈,因为不喜欢被牵绊,也不想过多关注别人的生活。
不想发朋友圈,因为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我只会在想要记录的时候写些仅自己可见的内容。
这两个月来,我发觉自己是讨好型人格,总是努力迎合别人,去适应和融入并不属于自己的群体。因为害怕不被喜欢而装作合群,又因为想要被喜欢而不自觉地讨好。
然而,处处小心翼翼、放低姿态的结果,往往不是被尊重和理解,反而是被忽视和被伤害。
这种失去自我的感觉,让我深感不安。
“我放弃社交了。”
我想放弃社交,不是不再与人打交道,而是不想刻意地去交朋友了。也不想时时讨好,却丧失自我。
我总是急于在他人身上寻找彼此确认感,来确定可交往的概率。
这种寻找同类的行为,也许是一种趋避孤独感的本能吧。
也许长大后的我们都避免不了不自觉地将遇见的各种人分门别类,再进行选择性地删选和接触的交友模式。但我仍希望这之间,能少一些刻意和虚假的因素。
在与人交往中,我仍想抱着理想主义的期待:“同声自会相应”。
未来,也要积蓄自己的能量,不在他人身上寻找安全感和自尊感。
做的所有事都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我就这么走在路上,或者行在风中。
为了让自己获得最终的快乐和自由,我会在必要的时候收起尖刺,也会在大浪来时顺流闪躲。
不想去找寻什么真理,我就要成为那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