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出现,大的小的,好的坏的,新的旧的……如果面对一些事情,你第一反应就是生气,生气就要发脾气,发完脾气心情又很低落,然后什么都不想做,然后又想生气,陷入不眠不休的恶性循环。焦虑、愤怒、内疚各种不良的情绪损耗着身体能量,破坏了生活秩序,甚至过于情绪化而一事无成,怎么办?控制情绪吗?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清楚的告诉我们:
观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
“认清情绪来源”,情绪是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既然有了情绪就问问它为何而来?为什么你一遇到事就想生气发脾气呢?而为什么在面对同一个事件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呢?因为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思维模式,而那些有着不良的认知思维模式的人,就会始终解读出让自己不愉快的东西。
以下有5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模式,看看你有几种呢?
1、非黑即白、两极化的思维模式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中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不能理解和接受复杂的人事、关系、情感,会常常感到困惑。只要自己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美,那自己就是一个完全的loser;如果伴侣有一次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求,那TA就是“根本不爱自己”。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容易很激烈。看问题过于极端,且常常因为极端的认知做出极端的行动,反而进一步推动了关系的恶化。
反思自己:之前的自己非常明显就是这样的人,还在迷恋星座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天蝎座,执着于非黑即白,喜欢就非常喜欢,讨厌就及其讨厌。就像一个孩子看动画片,认为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经过多年的磨练,终于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自动过滤的思维模式
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各种事件、场合中都只关注那些负面的部分,自动“过滤”掉那些好的地方。这并不是说他们理性上无法理解也有好事存在,而是尽管知道有些部分是正面的,情绪仍然只能沉浸于不好的部分中。比如,在一次演讲中,完全忽略了那些热烈的掌声和观众积极的互动,只注意到自己在某个地方说错了词。
反思自己:我就戴着一副这样的“过滤”眼镜,自动过滤掉好的一面,不自觉看重坏的地方,所以会经常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3、过度概化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负面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认为那些发生过一两次的坏事一定会再发生。比如受到了一个人的拒绝,就觉得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一定不会被别人接受,会孤独终老。而当过度概括到达一种极端的程度时,人们就会给自己贴标签 “我就是没有办法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因为我是一个被动的金牛座“。“我的工作发展就会不如意,因为算命的也这样说。”
反思自己:曾经的自己真的是玻璃心,怕拒绝,怕失败,怕尝试,因此错过了一个个机会。
4、“应该”构想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他们对事物有着非常刻板化的期望,经常用“应该……”和“必须……”来激励自己和要求他人,觉得必须如何如何才是好的,或者原本就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当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应该”时,他们会讨厌自己,感到羞耻和内疚。当他人没有达到他们对TA的“应该”构想时,他们也会感到痛苦,并因为坚信自己是对的而愤懑不平,比如朋友应该这样做、父母应该那样做、我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反思自己:自己经常被这种思维模式控制着,尤其是对家人身边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应该”,比如老公应该怎样怎样,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如果不那样,我的第一反应就会生气,发怒,接着就要指责,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这画面不忍直视。
5、 情绪化的推理
有“情绪化的推理”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一件事是真的”的证明。他们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比如,感觉自己很丑,TA就把这种感觉当成“我果然是个丑八怪”的证据。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受欢迎,因此开始逃避人群,事实上别人并没有表现出不友好的迹象。
反思自己:自己是个情绪化的人,经常很不理性的形成对事情的看法,有时还不自知地自以为是地错误地坚持自我,觉得“我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滑稽可笑到无法自拔。
以上5种不良的思维模式都属于认知扭曲。认知扭曲指的是我们执着于一些并不存在、或者完全错误的认知,而这些不良的认知导致了我们负面的思考、情绪和行为(这个概念是由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贝克提出的)。这些不良、扭曲的思维模式是在早期的成长环境中形成的。它们已经是一个自动化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在当时意识到自己又使用了不良的思维模式。
所以,改变这些思维模式的第一步是觉察,从
“我很生气”到“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迈出这一步你的认知就开始改变了。然后想想“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我这么生气对不对?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个想的过程可以拼命地想反复地想,因为思考地越用力越深刻。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在运用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就是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来源于《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认知改变了,那么我们对人、事、物的认识和解读就改变了,那么由此产生的一切改变会不会像化学变化的连锁反应呢?会的,但是在那之前需要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那之前你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