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开始做年终总结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2016关键词居然是“随心所欲”。
大写的懵逼。
我翻遍了所有的文字资料,没找到任何一个稍微具象化的目标。所有想做的事都语焉不详,也没有任何路径来窥探年初的野心。
一年过去了,完全想不起来,2016年我到底有什么目标,怎样才算完成了目标;仿佛年初的时候,我就已经预知到今年会是随波逐流的一年。
遇到想做的就去做,无目标,不设限,走哪算哪——这大概就是2016年我的初心吧,现在,也到了验收的时候了。
因为当初没有设立目标,所以,年底盘点就按照人生金字塔框架【健康——修养·知识——心灵·精神——个人·家庭——社会·工作——经济·金钱】来整合吧。
(人生金字塔框架来自熊谷正寿的《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虽然不是很合适,但是短时间内拿不出更好的了)
健康
评价:大概只能给5分,同情分
参加2016年年初梦想蓝图课的时候,女神李欣频老师说,2016年是风暴年,可能很多人健康会出问题。
当时我就暗戳戳地想,我要把健康放第一位。
现在回顾2016年在健康方面的表现,只能说,在健康上,我只能给自己5分——还是同情分。
饮食结构:及格分60分
我的体质属于忽胖忽瘦型。
春节过完,回到上海,前室友看到我震惊地说不出话,半天才挤出一句,你怎么胖成年糕了?
几个星期后,她出差回来,看到我,十分纳闷,你怎么做到短时间内瘦几圈的?
这就是忽胖忽瘦型的特点,能迅速胖,也能迅速瘦——但是不会很瘦。
所以我的体型一直在微胖界徘徊。
年初的时候,架不住朋友的忽悠,交了600块参加了一个减肥班,成绩排在前6的就可以拿回报名费。度过了生不如死的21天后,我不仅拿回了报名费,还彻底掌握了减肥的秘密——70%靠吃,30%靠运动。
此后一年,靠着健康的饮食规则,我的体重一路下降,数据也逐渐恢复到标准状态。今年最瘦的时候跟最胖的时候差距有近20斤。
扣掉40分,是因为我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暴饮暴食的毛病。
只要心情稍微不好,或者感觉到压力,便会放弃制定的饮食规则,吃一大堆高糖、油炸、重调料的垃圾食品。
年末工作量翻倍后,压力骤增。对工作缺乏掌控感的我又开始了暴饮暴食之路,于是最近体重指标开始不理想了。
前一段时间还筹划着写一个如何变女神的专辑,现在又复胖的我暂时还没脸写。
目前,一边调整工作状态,一边恢复健康饮食习惯中。
锻炼:如果可以,大概要倒扣100分
我属于能躺着就绝对不坐着的偷懒到底的类型,今年keep上的运动记录不满20次。
和前室友住一起的时候,两个胖子互相勉励运动还能勤快些,自从搬了家以后,就彻底放弃在家运动这码事了。
新买的健身衣、瑜伽垫,也因为找各种借口偷懒一直在吃灰。
关于健身这码事,一定要找自己喜欢且适合的,不然坚持长期锻炼只会不断消耗你有限的意志力,而且有很大几率会失败。
另外,很多人锻炼是为了减肥,但我不是,我的目标很明确,锻炼只是为了一个运转良好的身体,只有肌体健康、运转良好的身体才能支撑我做强度更高的工作——这跟有没有马甲线,能不能穿比基尼没什么关系。
马甲线、大翘臀,都是顺便的事。
2017年,锻炼是第一位的。
生病:可以扣掉健康一半分
生病是一件特别费时费力费钱的事。
2016年,我生病的时间加一起,居然有近2个月,虽然都是感冒、咳嗽这种小病。但这样一计算,真是叫人害怕。
上半年5月份,断断续续咳嗽一个月;下半年11月到现在,又陆续感冒1个月。不仅把年假用完了,还得请事假在家里躺着修整身心。
但现在想起来,5月和11月,却恰好是我工作变动比较大的两个月份。每次大病,我都趁着休假在家整理思绪。如果平时的工作是低头拉车,那么这几次大假都给我提供了抬头看路的机会。
休假结束,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往往整个人都精力充沛,充满干劲。
这么想想,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身体一旦生病,意味着你精神上的问题已经传递到了最低层次的肉体上,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好好养病。
见过很多人带病工作学习,其实这是一种很低效的行为——除了感动自己,没什么卵用。
作息:大概可以有80分
我有早起的习惯,除了部分时候懒癌发作,早起一般难不倒我。
但是在早睡上,还有可以改善的空间。
修养·知识
评价:70分,总体满意,局部待改进
认识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好奇心奇重,十分能折腾,但是做事很容易没长性,3分钟热度是经常的事。
2016年一如既往地爱学习,关注自我成长,但是不够精进的毛病也比较明显。
读书:可以有80分
迄今为止,记录在案,今年看完的书共有49本,覆盖了本职工作、效率、形象管理、灵修、财经、写作等方面。
但是懒癌发作,就不统计具体领域和质量了。
这些书有的很有趣,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有的则确确实实给了我很多启发,甚至让我发现了很多不曾发现的问题,改变了我的很多固有想法。(当然也有一些没什么用的书)
唯一不满意的是,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点,因为我懒癌发作不想整理,导致到了最后,我自己能记住的也没多少。
这是2017年想改进的地方。
我一直很喜欢看书,但是并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月一定要多少本”类似的目标,我不喜欢受拘束的感觉。
(但是从我现在的情况来看,人偶尔还是要受点拘束比较好)
电影视剧:大爆发,满分
大学知道李欣频的时候,她的自我介绍是一天一本书,一天一部电影。
当时感觉是,哇,怎么可以这么厉害。
直到9月份,突然下决心要一天一部电影,才发现,一天一部电影,并且附带100字以上的影评,真的不是很难……
但这个时候,女神已经进入一天3本书、3部电影、3万字的境界了。
以前一年也看不了几部电影,今年一年就看了92部,3部电视剧;在2017年到来之前,100部电影是不成问题了。
画画:可能只有40分
另一个不断折腾的主题就是画画。
年初的时候学了禅绕画。
禅绕画简单,随手涂鸦可能就是一副很好看的画。但是我对它只有3分钟热度,一旦知道怎么玩,就没什么心思深入了。
接着误打误撞,报了一个手绘POP班,开始跟着一起画手账。但是每天几乎都有微信课的日子让我迅速崩溃,果断放弃了上课。
后来,想给囧囧画条漫,又重新捡起了画画的心思,报了一个漫画班,上课的时候不断怀疑人生,问自己,我一个基础为0 的渣渣为什么来这里……于是乖乖地开始捡起人体基础慢慢练习。
间隙迷上了画水彩花鸟,还画过水彩花鸟。另外,珠宝手绘我也挺感兴趣。但是在人体上的精进,几乎为0……
现在调整状态,龟速前进中。
在囧囧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给她画绘本。
配音:专业不及格,人生是满分
今年年初,花了大价钱去学配音。
起初只是有人告诉我,你声音这么好听,为什么不去做声优呢?
于是没什么想法的我怀着相遇就是缘分的心情咬牙报了配音班。上课的老师都是一线大咖——说话10分钟,能赚上千块那种。
在那个班里,我资质差不多算倒数:
普通话不标准、气息不匀称、没什么经验、也并没有超乎寻常的热情,更不想走上配音演员这条路。
音质好听就能当配音演员——是很多人的错觉。
我常常因为各种问题被老师骂到怀疑人生。毕竟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没有人说过我“你普通话太烂、说话放不开、没有情绪”这些话。
为期两个月的课程,同学们都去学配音,只有我一个人感觉我是在学做人——这次的配音训练居然奇迹般地让我找到了性格的盲区,发现了自己到底被什么局限住。
更甚者,我觉得我发现了这个宇宙的奥秘——万法相通。
无论是配音、演戏、写作、音乐、商业还是任何,归根结底,还是体验生活,踏实做人。
配音课结束以后,我一直在飘的浮躁的心奇迹般地踏实下来了。
能目睹一线大师们不疯魔不成活的工作状态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能让他们指点一二。
想起老师们给的临别箴言,就觉得已经完全值回票价。那些配音界的老师们,也是值得我一生敬重、认真学习的对象。
也许我不会成为配音演员,也不会靠配音吃饭,但我不会放弃认真生活、热爱工作。
PS:认真过,但忘了
工作需要,今年发狠心想学好PS。好不容易学完一轮,却无奈地发现不是专业的设计,是极少会使用PS除常规以外其他功能的,于是慢慢也懈怠了。
其实你做很多事情,功夫并不是下在技能本身。
技能只要很短一段时间就能掌握,而那些决定了事情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是一些关乎人性,需要积累的东西——比如审美水平之于PS。
你PS技巧再熟练,做出的东西跟东北大棉袄似的带着一股土俗土俗的味道,恐怕还是没有人尊称你一声“大师”。
这就是“师”和“匠”的区别吧。
写字:大概50分?
今年觉得自己特别勤奋,但是清点文章数的时候,感觉有点懵逼。
今年共更新23篇,其中6篇是春节前就已经写完的2015年总结,6篇是每月读书笔记推送。还有部分是有段时间心血来潮做的每日朗读和感悟系列。(后来嫌剪辑麻烦加上恰巧生病,就不愿做了)
下半年写了很认真的长文4篇。最短的都有6千字,长的大概近万字。
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东西堆在待写list里,有很多文章只有开头,更别提无数坑了的小说。
关注我的人应该也各种各样。
有被囧囧吸引来的,有想看书单的,也有喜欢我声音的,可能还有单纯碍于面子关注的……
但是就像这个号的名字一样,虽然我的工作是运营,但是我不会运用任何运营手段强化内容标签或者投机技巧促成传播。
人如果时时刻刻都要活得有规律、都要投机钻空,那该多无趣。有的时候,随性才恣意。
我的生活里只有一个关键词:探索。
所有感兴趣的,我都愿意去尝试写。
如果有一个主题,那么我希望这个主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些文字有存在的价值。
心灵·精神
可以给满分,一点都不骄傲
2016年的蓝图课,女神说,一个月如果看4本书,至少有1本要与心灵成长有关。
我看书没什么目的性,基本上拿到什么看什么。但是粗略算下来,与心灵成长有关的书也确实有12本。
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中,有3个严重困扰我的问题:
1 .与世界有很严重的隔离感,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2 .情绪极容易受影响,尤其容易受负面影响
3 .极度不自信,总觉得所有人都不喜欢我
(可能并非只有我有这个问题,但是我只谈我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每个摊开都能讲一大截。
所以只说结论,在今年里,这3个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愈。
现在的我能够体会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心变得愈加开放和宽容,不再那么容易被环境影响。褪去了冷漠的外壳,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僵硬和难以接近。
世界在我的眼里,一天比一天可爱,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
每天睁开眼看到的第一束光都能让我感受到幸福。
可能是因为我持之以恒地自省,也可能是今年真的比较适宜解决自我探索的问题。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捡到囧囧,都是触发这些问题的契机。
捡到囧囧之前,我一直都很怕猫这种动物。他们总是跟神秘、无情联系在一起。捡到囧囧之后,我的生活一天天在改变。
你能在小动物身上体会到最纯粹、最敏感的爱。信任你便会敞开肚皮让你摸,舒服了就呼噜呼噜,炸毛了便挥着小爪子嘶吼。闯祸以后也会躲闪,但是揍完生气不过一小时又开始犯贱。
你和动物之间的互动非常单纯,不用担心是否在互相控制、对方的笑里到底有几个意思——喵们的开心是非常明显的,不开心也是非常明显的。
猫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他们能第一时间感知你的情绪,但又能保持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个性。
囧囧对我的情绪如此敏感,以至于我能够对照她的反应来揣测自己到底处在什么状态里——我处在怒气中的时候,她会离我远远的。
当然,今年的改变也和其他经历有关。
但是今年最开心的事,就如题目所说,我把囧囧捡回了家。
个人·家庭
70分,也许
居住空间:感觉换了一个人生
前室友G小姐对我来说影响巨大。虽然分开以后,我们几乎形同陌路,但这不妨碍我十分感谢能在生命中遇到她,我只是比较遗憾可能没为她带来什么帮助。
去年G小姐搬来的时候,我正处在生命的低谷期。
每天灰头土脸地去上班,下班回来东西随便一扔,找个地方趴窝,看小说看到自然睡。
窗帘一天24小时紧紧拉着,窗户也几乎没开过。房东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上一任房客也没怎么改动房间布局,因此,家具充满着腐旧的气息,摆位也相当杂乱。
G小姐搬来第一件事便是改变房间的布局,更换了原来枣红色的、笨重的木质床,买了乳胶床垫,换上了宜家的全套床品。
拉开窗帘,打开了窗。
在和G小姐一起住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我跟没有舒适度可言的床品、无用的杂物家具以及黑夜为伴。
跟G小姐一起住过以后,我的房间一天24小时都有新鲜空气进驻,偶尔早上睡醒,还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的生活如此黑暗、杂乱、肮脏、不堪忍受,以及阳光、清风、新鲜的空气是多么美好的东西。
现在住的房间有一整面窗户,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开窗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接着,便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享受着清风浮过脸颊的感觉,宁静地迎接着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
有品质的居住空间,才能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这是我半年来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形象管理:从0到80的飞越
下半年搬家后,大概是整个居住环境都焕然一新,我突然对个人形象管理产生了兴趣。
这个跟我开始一点点恢复标准身材有关,也跟我开始能够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有关。
最开始是化妆,然后一点点更新淘汰掉旧的衣服,接着换发型、换隐形眼镜。我的形象在一点点改变。
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恋爱了?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啊?
不是,我只是开始学会让自己怎么变得更精致而已。
追求活得精致而有美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要让生活的尘埃埋没你对美的追求。
家庭:一切都在变好
我妈属于控制欲望强烈的类型,她对我特别不满意的地方大概跟所有爸妈一样:
1.没有考公务员和老师;2.离家这么远。
但是她有一个独有的问题,安全感严重不足。这导致她很容易像恋爱中的女人一样,频繁地向对方索取在意的感觉。只要有一点点怠慢,都是印证对方不在意的证据。
于是,只要我接电话慢一点点,没有接到电话,没有及时回复微信,都是“没良心”的表现。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电话,我们总是以吵架收尾。
不过今年,这个问题已经慢慢得到了解决。她开始理解我的选择,我也变得不那么强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永远是个热门话题,至少今年很多次,我都听到朋友谈起。这个问题不那么容易解决,但是也不是不能解决。
只要记住一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割断的,基于这种联系,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社会·工作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今年一年工作内容方面变动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工作量翻倍,12月以后,着手慢慢转型了。
认识我的人大概隐约知道我从事的是理财方面的内容运营,主要输出一些理财相关内容。
这一年来,虽然写了很多理财、经济相关文章,但是对于这份工作,我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迄今为止,我研究财富这个东西已经3年了。
最开始,我们按照机械的流程告诉一个人应该怎样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怎样做预算,怎样为以后的保障做预防。
但是越到后面,我越发觉理财是个伪命题,财富似乎更与某种思想——而不是某种行为有关。
思想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迷。
这淡化了我对理财文章的执念。
我没有太深厚的功力和兴趣做普世价值,于是我不写理财的文章了,改写比较中立的产品解析和经济现象。
但是一直以来,阅读效果都不理想。
有读者找到我说,你写的东西太复杂了,需要反复看才能看懂,很多人看个开头就放弃了。
阅读数据不理想及OKR双重压力之下,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文字本身缺乏力量,才导致传播不畅。
我花了一点时间承认,我写的东西并不好,至少不是公司需要的东西。
它们可能是好文章,但并不是好商品。
于是我开始放弃一些执念,转而学习那些爆款文章的所谓技巧。
但是边写却又边感觉到悲哀:
什么时候文章开始被用来煽动人性的愚和恶,而不是启发人性的智和善了?
我实在写不出煽动负面情绪的文字来,我的文字到最后也总是趋于平淡。
煽动戾气、推卸责任的偏激观点很好写,骂骂人就行了,但最后营造出的黑色氛围,却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
如果你不能为社会添加一点善,那么别作恶是底线。
营销的基本理念便是钻人性的漏洞,而现代媒体传播利用的手段也不外如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用掌握的营销和传播手段经营这个号的原因。
我想写我自己的东西,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之所以做理财内容运营,是当年在银行实习,有感于很多没有理财知识的人被哄着买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产品,想要科普金融知识。
到现在,初心还是没变的——对他人有帮助。
我还记得当年帮一个老迈的奶奶取钱,第二次她来银行,认出了我,再次对我表示感谢时的心情。
帮助别人,为认识的每一个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大概也是当初我没有选择产品而是运营的初心吧。
希望明年可以学到更多新的东西,在工作上能精进一点、专业一点。
经济·物质·金钱
只能给-100分
这个话题有些私密,所以只发结论。
今年因为在居住空间、个人管理和学习方面花了血本,买了一些无用的东西,掉了许多线上学习的坑,所以现金流为负。
好在搬家完毕,也没有什么要添置的东西。
明年除了常规的替换品外,不会有什么额外开销。
======
梳理了几个小时,发现我的2016也并非一事无成,只是不够聚焦。
2016年算是实行了随心所欲、不规划的生活。但是目前看来,对于我这种格局不够大、欲望太散乱的人来说,大概规划还是必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