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
很开心今天你打开了我的文章,这是第40篇日更文章,又在十位数上涨了个1,每到这时就很开心,就会在心里为自己打call一下,像是一种小小的仪式感一样。
生活不缺阳光和美,需要我们细心去发觉。一点小小的仪式感,就会发现自己更容易感受到满足和欣喜,而且会更容易帮助我们建立一些小习惯,达到想要的结果。
每天都写文章,就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快了输入、改进的速度。
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精进的地方,今日发现并打算明日行动的是:规律写作(在固定时间写作),这两天也在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相关的内容。
学习只是第一步,需要在不断的运用中去提升,才能看见效果。从输入到输出,真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快,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成长,这就与今日要写的主题相呼应了。
今天继续学习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管理”内第1小节内容:估算时间。
李笑来老师说:“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是不是感觉到中标了?
感觉正说到了问题所在,这个错误不止存在学习中,还在每日生活和工作中都存在。
我在今年开始做日程计划,安排一天的事情,就发现这一天安排的事,没有能做完的时候,这也是之前做计划一直存在的问题呢。
经过一次次调整,现在也终于有些小进步,一天安排的事可以完成了。但是和自己的理想状态还差几截,而且每天的效率还不算高,更不要说有什么临时事件发生了,一旦有临时事件,肯定就会面临时间危机了。
李笑来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老师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了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是啊,对于我们已经熟悉的领域,无论是在理解任务内容、流程,还是在详细细节方面,都会更容易、快速完成。
相反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就会经常遇到内容上理解不到位、流程上错乱、细节上疏漏等问题。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在进行中这些问题都是不可控的,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时态总是变化的,在进行中也总是会出乎预料。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这个法则都适用,比如:当我们第1次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总是会比之后再去花的时间更长;当我们接手一个不熟悉的项目,或者学习一个不熟悉课程的时候,就需要花更多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先完成再完美”的理念吧。毕竟最终结果是会受自身经验和不足限制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未知永远存在,要忍耐不完美的存在。
因此,建立自己的思想、思维逻辑和知识体系就很重要了,在进行新内容的同时,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思想、思维和知识架构,在内容与内容之间建立有效的链接,就会加速自己的学习力和行动力。
就像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我学习英语,不止是为了学习英语,而是为了总结出一套很好学习外语的方法,那之后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会很容易。”
李笑来老师告诉我们:“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计划的可执行性了。
和时间做朋友,在这条路上需要心智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累积。
每天进步一点点,愿与大家一起加油。
- End -
日更第40篇
嗨,我是于昕卉。
一个热衷于“做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乐活人生”的乐活青年。
欢迎关注、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