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000万关口,病亡人数近50万,现在感染人数仍以约20万人/天的速度在增加。全世界对疫苗望眼欲穿。
(一)新冠疫苗种类
目前100多款不同研发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里,按照原理和工艺可以大致分为四大类:灭活病毒疫苗、蛋白质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前三种疫苗此前均已有过研发成功、广泛应用的疫苗先例,而核酸疫苗则从未有过获批疫苗的先例。
各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各有优缺点,具体见下表:
注:1.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 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3.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4.S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血液及其他组织中的多功能黏附糖蛋白,具有与黏附蛋白相似的促进细胞黏附与分布的特性。
(二)疫苗研发过程
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目前新冠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研发阶段最关键的是第三期临床研究。以下为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研究的简介:
一期临床试验阶段:在小范围内(大约20人到50人)进行疫苗接种。这个阶段主要确保疫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将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合适的剂量、注射方式和疫苗的成分。
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初步展示疫苗效果,进一步验证安全性。在这个阶段,通常会给几百人进行疫苗接种。参与试验人员的构成比例(例如年龄、性别)将与该疫苗适用的人群保持一致。
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疫苗通常被给予上千名人员进行试验,观察疫苗是否能够防止人感染,保护率如何,第三期试验是检验疫苗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保护作用的金标准。第三期试验一般在感染人数众多的疫情流行区域进行试验。
(三)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
在疫苗研发史上,一款疫苗的平均诞生时间是10到15年,迄今为止最快的纪录是4年。世卫组织希望在12-18个月(从2020年1月开始研发算起)内研发成功,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实现。
眼下,全球范围有超过100个团队在竞相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其中英国、中国和美国的研发进展最快。至少有5款疫苗已经或即将进入到最关键的临床3期试验阶段。
注:数据来自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疫苗中心开发的追踪器,其追踪了全球195款疫苗的研发进度,数据截止2020年6月22日。
(四)新冠疫苗还需突破的困难
疫苗研发历来是一项极端复杂的工作。这不是一场比谁先到终点的简单比赛。所有疫苗在许多不同的参数上表现不同,包括抗体反应、细胞(此处指T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应、细胞因子反应的性质、反应的持久性、所需增强的数量、是否需要佐剂、安全性、规模化生产、储存和供应链的难易度等。研发人员需要仔细比较这些因素,否则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疫苗研发失败的可能性远远比成功更大。据专家介绍,候选疫苗的成功率只有7%,而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成功率也只有17%。
由于人类开始接触、了解新冠病毒仅仅不到6个月,在对这种新型病毒认识尚不完全的情况下,仍有诸多未解之谜困扰着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部分能够对新冠病毒带来致命的打击?疫苗是否会产生抗体依赖增强(ADE)效应(可使原有的感染加重,引起严重疾病)?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对这种病毒的反应如此不同?病毒的不断变异是否会使疫苗失效?免疫力又会持续多久?
即便疫苗研发成功,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数十亿支疫苗、将其公平分配并安全送达每一个国家。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
(五)我们应该怎么做
此前人类与病毒斗争的一个主要教训是:在疫情期间疫苗研发虽大幅加速,但仍错过疫情暴发。这在2003年的SARS(“非典”)、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中都曾发生过。
预计研发速度最快的新冠疫苗,也要今年年末才能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且疫苗肯定是逐步普及,首先普及的对象大概率是医生、护士、军人等人群,不会是老百姓。因此除了自愿使用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如国药灭活疫苗,的试验人群之外,2020年,老百姓使用上新冠疫苗的概率几乎为零。
1918年,流感大流行分三波爆发,发生在秋天的第二波疫情是最致命的一波。现在口罩价格比较低,为了防止今年秋冬的疫情二次爆发,备上几盒口罩是明智的。
总之,2020年的奋斗目标就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