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期,每位数学老师都要执教两节校内公开课,一节基于数学教材,一节基于特色课程。尽管上课时间及上课课题早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就已经由个人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申报,再组内统一确定。但是,在最终上课之前,具体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方式等,还是会随时受到其他多个因素的影响与左右。
以2019年3月28日个人即将执教的“数学故事汇”之《马拉松里的数学》为例,就有多个方面的考虑及启示。
【其一:学科的特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数学的课堂学习,要紧紧抓住这一学科特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借由抽象、推理等建构起数学模型。
《马拉松里的数学》这一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每年一度的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活动切入,由小选手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路程相同所用时间却不同?”开始,探讨风对于行走速度的影响,再由风对人行走速度的影响迁移到风对飞机飞行速度的影响,又由风对速度的影响联系到水流对速度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异同,特别是寻找相同,概括总结出规律对结果的影响,得出尊重规律,按照规律行动,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的结论。
本课所用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活动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同时又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诸如水流问题等问题在内基本数量关系的载体。
【其二:课程的追求。】
作为一节特色课程----“数学故事汇”的校内公开课,除了应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外,还需要体现“数学故事汇”特色课程的追求----在故事中学数学,通过数学更好地讲故事。
《马拉松里的数学》以两位小主持人的对话为主线,贯穿起“风”对速度的影响、“水流”对速度的影响,以致“规律”对结果的影响的探究过程。在娓娓道来中,将各种自然现象以相同的数量关系及相同的规律体现进行讲述。学习中有故事,故事里有数学。
故事从马拉松活动开始,最后又回到马拉松活动结束,以此闭环结构寓意一次数学的探究之旅的完成。
【其三:研修的启发。】
组内公开课在内容确定之后,其具体环节的设计还受到组内其他老师已展示课例的影响。
《马拉松里的数学》的数学内容源自组内祁兵老师的公开课----《流水问题》,旨在通过对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及对数量关系的应用,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故事内容则源自流水问题在拓展与延伸以后与马拉松活动的相遇。为此,《马拉松里的数学》 系组内校本研修活动的产物,设计理念建立在组内老师的已有设计理念之上。
《马拉松里的数学》如此,更多组内公开课都可以如此。因为籍课例追求与实现借鉴和创新也是校本研修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以上为“数学故事汇”之组内研究棵《马拉松里的数学》课后的“自己写自己”。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铺陈,以期结合自己的设计意图对课例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回顾与记录,并通过“自己写自己”能使更多人对于组内公开课的设计及校本研修之于个人的价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更多的启发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