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参加28天为爱有声阅读活动,每日通过自己有声朗读书来吸引宝宝培养阅读习惯,然后做题打卡签到,测试自己的育儿商。
记得有天有道题是这样,“宝宝中午回到家,看到妈妈做了面条,提出不要吃面条,非要吃蛋炒饭,作为妈妈,你会怎么办?”
是坚决地告诉宝宝,今天中午就是吃面条,不能那么挑,孩子会惯坏的;还是温柔地告诉宝宝,这是妈妈辛苦做的,想吃蛋炒饭晚上妈妈来做;还是同意孩子的要求,马上到厨房再炒一份蛋炒饭?
要是从前的自己,第一招肯定是“哄”,先告诉宝宝想吃的话,妈妈晚上做,现在先吃面条;如果没有用,第二招针对宝宝不依不挠,肯定会强硬地要求他吃面条,要么面条,要么不吃,自己选择。唯独这最后一个选项,我压根儿没想过,那得把孩子惯成啥样、每天都不好好吃饭,我这做妈的可不得累到吐血?
然而,这道问题给出的最佳答案就是最后一项,给孩子再炒一份蛋炒饭。自己与很多宝妈都很难理解这个答案,纷纷向辅导员老师反馈。
辅导员老师又出了另外一个题来反问,“那我这么问你们: 如果孩子回来告诉你们:妈妈,我今天期中考试考了两个100分,全班第一,然后看到是午饭是面条以后,孩子表示想吃蛋炒饭,你会怎么做?”
某宝妈说:别说蛋炒饭了,再加个俩菜也行[捂脸]
辅导员说:那为什么考了100分就能这样做:别说蛋炒饭了,再加个两菜都行?孩子只是不想吃面条,想吃蛋炒饭而已,有那么难吗?那大家的爱还是有条件的!!
原来我们的爱还是有条件的,总是说爱孩子,可是我们没有做到真正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总是以我们设置的条条框框来判断孩子的“好”与“坏”,孩子阅读就是好的,看会儿iPad和手机就是坏的;考了100分就可以各种要求都答应,平时就会认为孩子的理由很无理。
一碗蛋炒饭不会惯坏孩子,人的本性都是向上向善的。 孩子通过一碗蛋炒饭看到了妈妈的爱,看到了妈妈对自己的尊重与理解。反过来说,煮面条是最简单的事情了,根本不用花什么力气,父母也不需要那么矫情,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非要给这件事盖上不尊重劳动成果的大帽子,那父母有没有尊重孩子呢?煮面条之前问过孩子的意见了吗?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自己有没有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完全不想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