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有些难读,毕竟我的问题并不是大家共有的问题,我能理解感悟的与大家所能理解感悟的自然有所区别。这篇文章只是我对人生命题"我不是我"还是"我就是我"的一个自我解答。如果读不下去,不会强求。如果愿意读下去,也请原谅我匮乏的文笔和混乱的逻辑。
"我不是我",是我现在的微博签名,它作为我的自我标签贴在微博上面好长一段时间了。而上一个签名还是"我就是我"。仅一字之差,意思却天壤之别。也就仅仅一个字的差别,其中的心境也大相径庭。
我就是我,并没有错。那时候我觉得我就是这么一个人,顽固偏执当个性,是为性情中人,感性常常凌驾于理性之上。同时也清楚知道自己向来内向,不善言语,自私自我,假面虚伪,懦弱胆怯等等。优点也好缺点也罢,我都正视直视自己,不认为这是件不可齿的事情。相反,我认为恰恰是这些种种元素特点才真正构成了我,塑造了我的人格与思想。我欣然给自己能认清自己这一事实标榜上"我就是我"这么一个虚名来奖励自己。多么酷,我就是我。多么执拗,我就是这样一个我。
只是我现在,经历多了一些事情变故,自己建立的精神堡垒就轻易被逐一击碎捣毁,全番推翻。那些之前看似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坚定信念顷刻不复存在,消失殆尽。一度让我坠入消极与低沉的深渊中,暗无天日,见不到一丝希望。那段时间是我最阴暗的时光,我不得不自救,这才重新抓住新的救命稻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出深渊重见天日。
这颗救命稻草便是"我不是我"。
我不是我,也没有错。我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我,皆因那些看似与我无关又影响着我的人、事、物。我早已不是那个纯粹的我,我一直都在被迫改变。即使我不愿承认,但我确确实实被这个社会,被身边的人拖着走,渐渐丧失了真我。一直以来,我都迁就这个世界对我野蛮无礼的改造,来适应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来苟求一席生存之地。谁又不是呢?谁又能真正做到不是呢?
我常在想,人如果可以没有七情六欲,没有那么多感与情,该活得多简单多轻松呀。人复杂就复杂在有个会思考的大脑,什么事情,什么现象,我们都爱去思索,试图找出个合理的释解,用一个自己服帖的真理把自己套在这个框架里,从而才能获取丝许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而我也正在套用自己建立的真理框架,蜷曲其中,寻求庇护。
或者说我如果可以少些敏感的神经,少些对周围事物的感触感悟,少些胡思乱想,该多好。我能轻易感知那些细微到隐匿的情感、捕捉事事物物背后蕴藏的丝丝或感动或悲伤,或欢悦或消沉的特定感受。一度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长处,却旋即能转变为我的致命弱点,像根琴弦能被轻易拨动留下自己来回振动幅摆,听者只知其发出的声音是否悦耳,而不会怜惜琴弦的卖力嘶吼。在弦上的我,就是如此晕头转向,饱受折磨,彷徨自我,徘徊不前。
我也希望能够快乐又无知,谁又不希望呢?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都宁愿做个长不大的孩子,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用清澈稚嫩的眼神接纳世界,怀抱希望,永远乐此不彼,永远不乏好奇心,永远不失童真。
我不是我,同时我也是我,我就是我。非要辩下去,恐怕要涉及哲学问题。我也没有大哲学家那深邃的思想,我说不清辨不明,就不继续往下说了。我只是在起初的自我肯定,自我自信到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绝境中寻求光明而已,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