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格子乘法~铺地锦
铺地锦乘法,又称为“格子乘法”,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乘法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名称源于其计算过程在一个大正方形格子中进行,每个格子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途。在中国明朝的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铺地锦乘法首次被详细介绍并流传至今。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大正方形格子,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正方形格子。在这个大正方形格子的上方,写下第一个乘数;在大正方形格子的右侧,写下第二个乘数。例如,我们要计算358×49,那么我们就在大正方形格子的上方写上358,在大正方形格子的右侧写上49。
接着,我们将每个乘数中的每一位数字与另一个乘数中的每一位数字相乘,并将所得的积写在相应的小正方形格子里。具体来说,我们将358的每一位数字(3、5和8)分别与49的每一位数字(4和9)相乘,并将所得的积(32、72、20、45、12、72)分别写在相应的小正方形格子里。注意,如果两个数字相乘的积超过了10,那么我们需要将其拆分成两部分,分别写在相应的小正方形格子里。
最后,我们将对角线上数字按照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并按照十进制数位数的规则计算它们的和,把每一步的得数写在格子下方或左边,即可得到最终的积。具体来说,数字2得2、数字2+7+5=14,写4进一、数字3+4+7=14,加前面进上来的1等于15,再进一。以此类推,即可得到最终的积358×49=17542。
这种方法以实横列,以法直写,法实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地,法实相乘的结果犹如地纹上镶嵌的花卉,所以古人生动形象的把它叫做“铺地锦”。铺地锦乘法具有形象、直观、易学、易懂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乘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学习铺地锦乘法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