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老婆回来说下午不要去上班了。瞬间我的心里产生一种期待——希望她能够陪伴孩子一下午,自己好整理一下资料。
吃过饭,我想当然的坐在电脑前忙我自己的资料,老婆在睡午觉,孩子在一边玩。孩子自己玩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就说:“爸爸,你来陪我玩。”
“孩子,我有点事,让妈妈陪你玩好不?”
“好啊。妈妈你来陪我躲猫猫。”
“这么热,玩什么躲猫猫。”老婆躺在床上颇不情愿的说到。
“就在这一间空调屋子里面躲猫猫啊,不出去不就不热了吗?”面对老婆的问题,我给出解答。
“这一间房子里面,哪里能躲猫猫”,老婆继续问继续着不情愿。
“孩子,我们来玩一次给你妈妈看一下。”
“好的。那爸爸你数到20,然后来找我”,孩子说完,跑到桌子边,把抽屉都打开,把桌柜也打开,然后跑到桌肚底下坐了下来。
“1、2、3……20。我来找你了。”我来到桌子旁边一边翻看打开的抽屉和柜子一边开始口头表演“这抽屉怎么打开了,是来了什么人还是来了猫?这个问题我得看看,如果说是猫进来了,东西还这么整齐,应该不是猫进来了;那就是有人故意迷惑我。这柜子是怎么打开的,是有人故意来迷惑我的还是别的什么动物进来了;不过看这柜子还是这么整洁,应该是有人故意为之。”说到这里孩子实在忍不住了,在桌肚底下捂住嘴巴“呵呵”的小声偷笑。
“咦,什么声音,我怎么好像听到有人在笑,我听听,好像是桌子底下传来的。我来看看。”
于是我蹲了下来,我向桌下看去“咦,这里也没有人,那刚才我明明听到有笑声从这里传出来啊!我来用手摸摸。”(我跟孩子约定,他可以使用变色龙超能力。)
在我伸出手的时候,孩子用一只手捂住嘴巴用另一只手伸出来打我的手,“咦?什么东西打我。我要把他掏出来。”
我继续伸手,这一次我把他拉了出来,孩子终于不再压抑自己的笑声,笑的前仰后合。
我转身对老婆说:“你看到了吗,就这么玩的。”
老婆早在一边笑了,这时更是笑着说:“你们玩的好假,我感觉你像个二傻。”
我说:“孩子玩的就是一个乐趣,不管真假。现在该你了”
说完我就去整理我的东西了,老婆陪孩子玩,可是老婆实在不投入,孩子一点没有体会乐趣,开始抗议。面对孩子的抗议,老婆置若罔闻,甚至躺到床上睡起觉了;孩子继续抗议,发现妈妈继续睡觉。眼看老婆就要睡着了,于是小脾气起来了孩子一巴掌打在了老婆脸上。这一巴掌把老婆打懵了也打恼,于是就打了孩子一下,接下来就是一出母子对打的戏码,此时我的劝解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在后来的扭打中孩子把老婆的丝袜都弄破,老婆生气极了;狠狠地打了孩子两下,冲着我吼了一句“这就是你教育的结果”,继而用被子把头一蒙躺在床上不动。
看到被老婆推到一边的孩子再次扑向老婆,我抱着孩子来到一边;此时我在想,如果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也许我就放下心里的期待,放下自己的事,那么我们都没有了伤害。
安抚了孩子的情绪,我告诉孩子“你把妈妈的丝袜弄坏了,那么你今晚就不能吃雪糕了,我们之前有约定,你如果破坏了东西,就要从你的玩具和零食上面扣。还有你打了妈妈,要跟她道歉。”
孩子跑到老婆身边,跟她道歉,还说要省下零食的钱给妈妈买丝袜,并且在中秋节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她。这下老婆开心了,孩子走的时候拿走了老婆的手链,自己去玩了。
看到孩子自己去玩,我就继续坐下忙我自己的。
可是不多久,孩子来到我身边跟我说:“爸爸,我把妈妈的手链弄坏了。”
我从孩子语气中听到了害怕,于是我没有打骂他,“你在哪里弄的,我们去把珠珠找回来。爸爸很高兴你能把自己的错误及时的告诉告诉爸爸,这一次爸爸就不惩罚你,我们知错能改,下次不犯了。”
“好的。”
这时老婆听到了,她瞬间火冒三丈,又开始数落孩子(写此篇日记的时候我想起老婆说这是第一次有人送她手链,被弄坏了很生气;我觉得是我爱她不够多,我之前跟她说过一个爱满自溢的故事,自己却没有做到)。
和孩子一起收起珠子,我用纸将它们包好,准备找机会再重新串起来。
事后我问孩子“孩子,手链你不小心弄坏的,情有可原;可是你为什么要打妈妈,她那么爱你,还经常给你买吃的,你为什么打妈妈。”
孩子说:“我也不知道。妈妈一直不跟我玩,我就好生气。”
孩子出去以后,我对老婆说:“孩子把手链弄坏完全是不小心造成的,这个不能怪他;而他打你,是因为你没有满足他的心里期待,他感觉不到你的爱,甚至他觉得你不爱他,所以才发脾气。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没有及时的去核对事情的真相以及别人的真实意图,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事实却不尽如此。你想过什么原因吗?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缺爱的孩子,我们渴望被无条件的爱着,一旦我们感受不到爱甚至是伤害时,这个缺爱的孩子就会跳出来反抗。在萨提亚模式中提到这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所以我们会带着这份渴求在今后的人生中去寻觅,去修缮自己不曾圆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