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开始,阶级固化、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等此类话题被各大媒体大V炒得热火朝天,网络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讨论内容都有。
有一部影片正好是讲述阶级固化对人生的影响,我在此安利给大家。
它不是励志片,也不是热血片。
而是一部纪录片,人生的真人秀,每期豆瓣评分都在9.0以上。
2.
1964年BBC开始制作一个系列纪录片,叫做《The Up Series》(人生七年),导演Michael Apted报道拍摄了一群七岁的儿童,他们来自英国各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他们谈论自己的梦想、婚姻、家庭以及生老病死。
节目组每隔七年追踪报道这些人的生命故事,最近一期是2012年的《56 up》,至今为止,节目组通过访谈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些人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的生活状态。至今仍在拍摄进行中。
这部纪录片最初的主题构想,是想通过影片来揭示甚至批判英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即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事实也大致如此,富人孩子基本不会偏离精英社会的培养期望,穷人孩子也大多无法脱离底层生活。
3.
人物基本信息介绍
John、Andrew、Charles是本片的高富帅三人组,七岁时就开始阅读政治、经济方面的报刊,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其他阶层同龄人,同时人生规划极为清晰。
成年后John就读于牛津大学,Andrew进入了剑桥大学,Charles顺利就读杜伦大学,后考入牛津读研究生。
在职业发展上,John担任英国皇家御用大律师,Andrew就业于英国一个重要工业集团的法律事务部,Charles成为了BBC的一名优秀制片人。在家庭生活上,婚姻稳定,下一代物质优渥,继续接受精英式培养。
真正意义上突破阶级桎梏的人是Nick,他出生于伦敦郊区,14岁上寄宿学校,21岁在牛津大学学习物理,28岁移民美国从事核研究,后担任大学教授,再婚家庭幸福和睦。
要相信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像开了挂一样狂奔
出生于劳工阶层为主的伦敦东区的三个女孩,网友称其“女子屌丝三人组”。对于人生目标,她们仅仅想到结婚生子。
Lynn19岁结婚,长期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后来从事残障儿童教育工作,在《56 up》时已经失业,为削减开支,搬到更小的房子里居住。
Jackie早年结婚后在35岁离婚,由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停职,靠领取残障救济金生活,未婚生下3个孩子。Sue21岁在旅行社工作,为照顾小孩35岁开始到营造公司兼职,49岁担任伦大学下的学院行政主管,离婚后又再婚。停留在出生阶级内实属正常,偏偏还有人特么的阶级倒退了他叫Neil,出生在伦敦郊区,父母都是教师,21岁他从大学退学,28岁成为了流浪汉,直到42岁成为自由民主党成员,49岁担任地区议会会员,靠低薄的收入和救济金维生,56岁时依旧未婚。4.
限于篇幅,就不逐一介绍每个人物了,其余孩子的结局是都停留在出生时的所属阶层。
虽说人生无法比较,但是大家可以客观地看到,中上层的孩子从小基本就读于私立学校,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见识广阔,逻辑思维强,最终所达到的成就基本符合大众对于成功人士的评判标准。
而出生于下层社会的孩子,他们以及自己的孩子大多从事社会基础工作,结婚普遍较早,对自己的身材管理和人生管理也较差。当社会经济崩塌时,他们不具备应对能力而往往陷入事业危机,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大降低。英国算是社会阶级固化颇为严重的一个国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想跳脱本身阶级是极为困难的事,除非通过极强天赋在学术上走出一条新路,这也恰恰验证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值得天朝人民偷笑的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重新洗牌,只是出现阶级分层而已,还不至于阶级固化。我很欣赏的一个媒体人连岳谈到过,阶层并没固化,上升通道没有关闭,而且通道是前所未有的宽。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智商、身体、容貌、冒险精神、独特天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资本,市场在,就有机会。
更何况,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享有巨大的资源,有机会睁开眼看世界,有机会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和追求。
正视阶级这个话题,绝不是让底层人民(像我这样的人)自甘堕落,而是看清这个残酷的世界后,自身作出相应的改变,趁阶级通道还开启,想要进步的人赶紧拼了命朝上再挤挤。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以何种方式存活于世,以我20年的人生经历来说,人生在我眼里的确没多大意思和意义,或许未来的路能让我更加真切地看清存在的本质。
命运对于一个不求上进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我不指望自己能够大富大贵,毕竟成功对大众而言是小概率事件,是偶然的事。但也总希望自己活着能够不被一些用钱就能解决的事愁心。
撰稿/刘小幺
结束语:
我们一直爱喝鸡汤
却不愿意看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