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摘抄

基因传

2018-06-28

某些统计学家在验证孟德尔的原始数据后指责他数据造假。孟德尔得到的各项性状比例与数字不仅精确,而且在其他人看来堪称完美。似乎他的实验从未受到统计学误差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他根据早期实验结果构建了某种假说,然后利用后期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当得到预期的数值和比例时,他便停止继续计数和制表。尽管这种方法存在瑕疵,但在当时也并不少见,这或多或少反映出孟德尔的科学态度还不够成熟。

2018-06-29

研究成果被重新发现一次可以反映科学家的先见之明,而被重新发现三次则着实是对原创者的一种鄙夷不屑。

2018-06-29

达尔文曾将这些变异体称为“巨变”,意指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但是德·弗里斯选择了一个更为严谨的词语:他将这种情况称为“突变”(mutants),源自拉丁语“改变”一词。[1]

2018-06-29

1905年,就在人们苦思冥想之际,贝特森自己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他将其称为遗传学(Genetics),也就是研究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学科,其词根来自希腊语“诞生”(genno)。

2018-06-29

高尔顿的工作重点也从测量转变为机制研究。人类变异性状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吗?其具体方式是什么?

2018-06-29

达尔文读过之后都对其产生了疑虑,他明褒实贬地对表弟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已经让对手的观点发生改变,但是我始终坚持以下观点,除了傻瓜之外,人与人之间在智力方面的差异有限,区别仅在对工作的热忱和努力程度上。”

2018-06-29

约翰森将“泛生子”(pangene)的拼写缩短,创造出“基因”(gene)一词。

2018-06-29

在科学界,某个词语就可能代表一个假说。在自然语言中,词语只是概念的转述;然而在科技语言中,词语的含义绝不会这么简单,其中的内涵可能包括机制、结局以及预测。某个科技名词的问世足以引发成千上万个疑问,而“基因”概念的横空出世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基因的物理和化学本质是什么?生物体的全套遗传指令(基因型)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物质表现(表型)?基因如何传递?它们位于何处?它们的调控机制是什么?如果基因是决定某个特定性状的离散微粒,而诸如身高、肤色等性状却以连续曲线的形式出现,那么基因的这种属性与人类性状如何保持一致呢?基因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是什么?

2018-06-29

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曾经这样说过:“细胞生物学家凭借观察,遗传学家仰仗统计,生化学家依靠提纯。”

2018-06-29

染色体这个词由波弗利的同事威廉·冯·瓦尔代尔—哈茨(Wilhelm von Waldeyer-Hartz)创造

2018-07-02

而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在同一区域采集的果蝇中,相同基因竟然会产生两种结构完全不同的表型。多布然斯基将这种基因变异体称为“生理小种”。

2018-07-02

基因型是指某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它可以指某个基因、基因结构甚至整个基因组。与之相反,表型则指的是生物体的自然或者生物属性与特征,例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或是对冷热条件的耐受力。

2018-07-02

基因型+环境+触发器+概率=表型

2018-07-02

表型的背后就是基因型,它就像是一匹拉着马车的马。自然选择是日久岁深的谜题,它在找寻适应度的时候却阴错阳差地发现基因就具备这个功能。通过表型的筛选,能够产生适应度的基因逐渐在种群中壮大起来,从而让生物体愈发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虽然自然环境令生物体在进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是它们却造就了世间完美的绝配。因此这才是推动生命发生进化的引擎。

2018-07-02

1917年,席卷俄国全境的革命试图抹去所有个体差异而优先发展集体属性。与之相反,另一种穷凶极恶的种族主义正在欧洲迅速蔓延,竭尽所能夸大个体差异甚至将其妖魔化。

2018-07-02

自然变异是生物体的某种重要储备,这种财富甚至比生物体自身的责任还重要。如果没有变异发生就不会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那么生物体可能终将彻底失去进化能力。

2018-07-02

没有哪种基因型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它们都得依赖“环境”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才能生存。

2018-07-02

“追求简洁,保持理性。”英国数学家与哲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

2018-07-02

遗传物质很难从某个生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体,在此并非指在亲代与子代间进行传递,而是指在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陌生个体间传递。人们将这种水平基因交换称为转化。

2018-07-02

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已经证实基因可以在生物体之间移动,穆勒则在实验中用能量改变了基因。无论基因到底是什么,它应该具有可以移动与传递的特点,并且将在能量诱导下发生改变,当然这些特性通常都与化学物质有关。

2018-07-02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某个生物体发生改变的速率相对固定,当自然选择的速率被放大时能够加速进化,而抑制自然选择的速率可以减缓进化。

2018-07-02

截至1941年,T4行动已经屠杀了将近25万的成人与儿童。此外,在1933年到1943年间,大约有40万人根据绝育法接受了强制绝育手术。

2018-07-02

1936年,深受希特勒青睐的慕尼黑大学为一位年轻的医学研究人员授予博士学位,其论文内容与人类下颚的“种族形态学”研究有关,他试图证明下颚的解剖学结构由种族与遗传决定。这位崭露头角的“人类遗传学家”名叫约瑟夫·门格勒,并且很快就成为纳粹“科研精英”中臭名昭著的代表,由于他对囚犯进行人体实验,因此也被称为“死亡天使”。

2018-07-02

在大屠杀期间,有600万犹太人、20万吉卜赛人、几百万苏联和波兰公民还有不计其数的同性恋者、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以及持不同政见者在集中营与毒气室中惨遭杀害。

2018-07-02

马丁·尼莫拉(Martin Neimöller)是德国著名神学家,他在那篇广为流传的忏悔书中总结了纳粹主义暴行的演变过程: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2018-07-02

为了改变实验植株的性状,李森科也在想方设法获得抗冻基因变异体(摩尔根和穆勒),然后采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来分离突变植株(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最后再将突变植株进行杂交使突变固定下来(孟德尔和德·弗里斯)。

2018-07-02

纳粹政府相信遗传物质绝对不会改变(“犹太人就是犹太人”),并且使用优生学来改变他们国家的人口结构。苏联政府则相信遗传物质绝对可以重置(“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其他人”),并且希望通过清除所有差异来实现激进的集体利益。

2018-07-02

纳粹主义与李森科主义的理论基础源自两种截然相反的遗传概念,但是这两种理论之间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尽管纳粹理论的残暴性无人企及,但是纳粹主义与李森科主义实质上是一丘之貉:它们都采用了某种遗传学理论来构建人类身份的概念,而这些歪理邪说最后都沦为满足政治意图的工具。这两种遗传学理论可谓是大相径庭,其中纳粹政府坚信身份具有固定性,而苏联政府认为身份具有强大的可塑性。由于基因与遗传的概念一直处于国家地位和政治进程的核心,因此纳粹政府坚持遗传无法改变的理念,苏联政府笃信遗传可以被彻底清除。在这两种意识形态里,遭到蓄意歪曲的科学被用来支持国家主导的“净化”机制。通过偷换基因与遗传学概念,整个系统的权力与地位得到了证实与巩固。到了20世纪中叶,无论基因学说被接受与否,它已经成为某种潜在的政治与文化工具,并且跻身历史上最危险的思想之一。

2018-07-02

他们藐视权威的束缚却又渴望得到世俗的认可。他们深谙科研体系因循守旧的弊病,却又懂得韬光养晦的规则。他们渴望成为悠然自得的闲云野鹤,可是又心甘情愿受制于剑桥大学的条条框框。

2018-07-02

当富兰克林劈头盖脸地把这个模型从里到外说得一无是处时,他们从心底里感到无地自容。克里克看上去非常沮丧。沃森后来回忆道:“他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向穷苦孩子演讲时的自信了。”

2018-07-02

由于他们饱受富兰克林火暴脾气的折磨,因此彼此之间表现出惺惺相惜

2018-07-02

1953年4月25日,沃森与克里克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核酸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同期发表的还有一篇由戈斯林与富兰克林撰写的论文,他们为支持双螺旋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晶体学证据。而第三篇文章则由威尔金斯完成,他从DNA晶体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2018-07-02

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威尔金斯凭借他们的发现荣获了诺贝尔奖,可惜富兰克林却没能分享到这种成功的喜悦。1958年,她死于卵巢癌广泛转移,当时年仅37岁。而这种疾病归根结底还是与基因突变有关。

2018-07-02

沃森曾经告诉某位记者,富兰克林的不足之处在于她对自己的数据缺乏激情:“她并未意识到DNA的生命力。”

2018-07-03

基因突变历经岁月长河的精挑细选,但是人工突变可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成上述过程。如果能够将“人为遗传改变”引入人体,那么遗传改变的步伐可能会赶上文化变革的速度。某些常见的人类疾病或许就此根除,而个人史与家族史将被永远改写。同时这项技术将重塑遗传、身份、疾病与未来的概念。

2018-07-06

在沃森看来,生物学是一门横跨传统与现代领域的新兴科学。传统学派由博物学家、分类学家、解剖学家以及生态学家组成,他们仍然专注于动物分类以及对生物解剖学与生理学特征进行定性描述。而“现代”生物学家则与之完全不同,他们开始研究分子与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当传统学派还在讲授生物多样性与变异时,现代学派已经在讨论通用编码、共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了。

2018-07-06

沃森认为博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它终将被具有勃勃生机的实验科学取代。那些研究恐龙的“老古董”很快就会因为自身因素退出历史舞台。沃森将秉承传统学派的生物学家称为“集邮者”,对他们聚精会神于生物标本收集与分类的做法嗤之以鼻。

2018-07-06

疾病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其结果受到基因与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2018-07-06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任意某个基因的作用却微不足道。它们反而需要依赖饮食、年龄、吸烟史、营养状况以及产前暴露等环境变量才能发挥作用。由于多基因遗传病的表型具有多样性与连续性,因此其遗传模式必定具有不为人知的复杂性。对于此类疾病来说,遗传改变仅是众多触发器中的一员,它只是致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018-07-06

血压受到众多遗传回路的调控,而其中一个或多个回路出现异常都将导致高血压。虽然完全可以说“高血压就是一种遗传病”,但是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的是“单独的高血压基因并不存在”。人体内有许多基因参与调控血压的升降过程,它们就像是牵引木偶手臂的细线。当人们试图改变它们的长度时,木偶的姿态就会随之变化。

2018-07-08

突变只是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它无关病理学或者道德层面的改变。突变并不意味着疾病,亦不能代表功能上的增减。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突变指的是偏离正常的程度(“突变体”的反义词不是“正常体”而是“野生型”,也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更为常见的类型或变异)。因此,与其说突变是某种规范性概念,还不如说是个统计学概念。

2018-07-08

突变体或突变本身并不能直接反映躯体疾病或者功能紊乱的信息。疾病是个体遗传因素与所处环境之间失衡导致的特定缺陷,其中涉及个体突变、周边环境、生存目标以及成功终点。最终导致疾病的不是突变,而是众多因素之间的错配。

2018-07-08

科学技术史与航海史也存在相似之处,它们的突破性进展往往都是以两种形式呈现的。其中一种是规模上的改变,许多重要进展不过是得益于尺寸或者范围的改变(就像某位工程师做出的形象比喻,登月火箭就是径直飞向月球的大型喷气式飞机)。而另一种则是概念上的转换,通常这类进展都是由某种全新的概念或想法引起的。

2018-07-08

正常细胞可以通过四种机制发生致癌突变。首先,突变可能源自环境危害,例如吸烟、紫外线或者X射线,它们均能攻击DNA并改变其化学结构。其次,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的自发错误将导致突变(每次DNA在进行胞内复制时都有可能会出现小概率错误,例如,碱基A可能会转变为碱基T,G或C)。第三,癌基因可以遗传自父母,从而导致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例如具有家族遗传特点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与乳腺癌。第四,病毒是专业的基因载体,它可以携带基因进入细胞并且在微生物世界内完成基因互换。最终,上述四种原因将导致相同的病理过程——控制细胞生长的遗传通路出现异常活化或者失活,最终导致细胞分裂失去正常调节并且开始恶性增殖,而这也就是癌细胞的与众不同之处。

2018-07-08

癌症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遗传病,其结果是遗传、进化、环境与概率交互作用的产物。

2018-07-10

线粒体基因组几乎不会发生重组,它们只会以单拷贝形式存在。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得到完整的代际传递,并且在岁月磨砺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因此线粒体基因组就成为理想的基因计时员。最为关键的是,威尔逊发现这种年代重建的方法完全独立且不受任何偏倚的影响:人们根本无须参考化石记录、语言谱系、地层数据、地图信息或是人类学调查的结果。

2018-07-10

人类的历史大概只有20万年左右,而这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2018-07-10

每当某个分支离开种群去开辟新的领地时,他们只会带走总群基因多样性中的一小部分。”

2018-07-10

无论某种性状的遗传性有多强,它都可能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每个基因产生的影响非常微弱。假如事实果真如此,那么g应该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致性应相差较远。

2018-07-10

贫穷的非洲裔美国儿童所占比例过高是造成白人与非洲裔美国人之间IQ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8-07-10

究竟是基因还是环境或者说是先天还是后天在起主导作用将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环境因素作用明显,它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当环境因素的限制被去除后,基因的优势才逐步凸显。

2018-07-10

IQ测试中真正的变量并不是智力,而是受试者的天赋、自尊、自我以及焦虑。

2018-07-10

在微积分里,某个点的一阶导数并不是指其在空间的位置,而是反映了它改变位置的倾向;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所在位置无关,只是映射出物体在时空中运行的轨迹。

2018-07-10

以下三项事实却毋庸置疑:第一,男性与女性在解剖与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第二,基因是决定这些解剖与生理差异的根本原因;第三,这些差异会介入自身的文化与社会建构,从而对个体身份的确立产生潜在影响。

2018-07-10

1989年,古德费洛在ZFY基因附近经过仔细搜寻后,他发现了另一个颇具希望的候选基因。虽然这个名为SRY的小型基因很不起眼,但是它的结构非常致密且无内含子序列,同时该基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非他莫属。正常的SRY蛋白质在睾丸中呈高表达,因此这也符合人们对于性别决定基因的期待。除此之外,其他动物(例如有袋动物)的Y染色体上也有SRY变异体,并且只有雄性可以遗传该基因。当然最终验证SRY真实性的权威数据还是源自患者队列分析结果:SRY基因突变只见于女性斯威尔综合征患者,人们在其他正常的兄弟姐妹里没有发现该基因突变。

2018-07-10

当古德费洛与罗宾·洛弗尔—巴杰(Robin Lovell-Badge)将一份额外SRY基因拷贝插入雌性小鼠细胞后,他们发现其全部后代细胞正如预期的那样都携带有XX染色体(遗传学上的雌性),然而这些小鼠在发育过程中却表现出雄性的解剖特征(其中包括阴茎与睾丸)、骑跨雌性小鼠以及雄性小鼠的行为特征。此时只要古德费洛启动遗传开关,那么他就可以改变某种生物体的性别,甚至可以构建出与斯威尔综合征完全相反的基因。

2018-07-11

技术只有在促成转换时才能彰显其强大的推动力:例如,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车轮)之间,或者是现实与虚拟(网络)之间的转换。相比之下,科学的优势在于阐明组织规则与定律,其角色相当于透过放大镜对世界进行观察与分类。而技术专家努力通过这些转换将我们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在持续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并且界定了可行性范围的外部极限。与此同时,这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创新也展现出人类征服世界的决心:例如,发动机(engine)源自拉丁语聪明(ingenium)或智慧(ingenuity)、计算机(computer)则源自拉丁语计算(computare)或推算(reckoning together)。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奥的科学定律往往带有浓厚的认知局限性:例如,不确定性、相对性、片面性以及不可能性。

2018-07-11

生物学却在所有学科中独树一帜:它从创建之初就缺乏可供参考的理论,就算到现在也很难找到普遍适用的定律。虽然芸芸众生都遵循物理与化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生命起源往往就存在于这些定律之间的边缘与空隙,并且一直在伺机突破它们的极限。宇宙在实现平衡的过程中会消耗能量、破坏组织甚至制造混乱,而生命的意义就是与这些力量进行抗争。

2018-07-16

对于细胞来说,DNA单链断裂意味着大祸临头。它发出信息丢失的信号并且启动危机处理机制。DNA损伤发生后不久,BRCA1蛋白被招募到断裂的边缘来修复这段缺口。在携带正常基因的患者体内,BRCA1蛋白通过启动链式反应可以将许多蛋白招募到基因缺口边缘并迅速将其填补完整。在携带突变基因的患者体内,由于突变的BRCA1蛋白失去招募能力,因此DNA断裂也就无法修复。于是基因突变会允许更多的突变出现,而这种过程就像是火种传递,直到细胞的生长调节与代谢调控功能被彻底破坏,并最终导致乳腺癌发生。

2018-07-16

像理查德·道金斯描述的那样,大多数基因更像是“配方”而不是“蓝图”。

2018-07-16

不能绝对依赖读取基因组的结果,而应当把这些排列组合作为某种可能性来看待。

2018-07-17

基因组只是反映人类想象力宽泛或狭隘程度的一面镜子,它就像是眷恋水中倒影的那喀索斯(Narcissus)。

2018-07-17

每一代人都会发生变异与突变,这是人类生物学中无法摆脱的现实。

2018-07-17

突变只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异常”,也可以说它是某种不太常见的变异。而渴望均质化与“标准化”人类的想法一定会与维持多样性与异常的生物必要性保持平衡。综上所述,常态就是进化的对立面。

2018-07-17

在环境往往更具可塑性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基因来获得疾病最终解决方案的想法就是一种离奇的现代谬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打卡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与心得,看能坚持什么,坚持多久。 2.28,跑步半小时,云网学习做题一小时,今天很棒,给自己...
    唐容辉阅读 164评论 0 0
  • 那天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觉得很震撼,很想把自己内心受到的一些触动写出来,然后就在微博上带了话题写了一小段,写完...
    郭疏雨Aria阅读 301评论 0 0
  • 一款共享单车(Divvy Bike)的移动APP该怎么设计?Medium上的众多UX设计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
    IvanMu阅读 2,605评论 1 10
  • 当回到家的时候,老公已经把热腾腾的美味饭菜做好。要生宝宝的时候,老公陪在床前忙着忙那,一晚没睡。当我生病的时候,立...
    光耀海洋阅读 5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