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伯河的对岸,与“罗马人的古城”一河之隔,统治整个欧洲世界的宗教圣地在这里崛起。事先在网上预约了9月26日中午梵蒂冈博物馆的参观,走快速通道,基本没有排队。博物馆原本是罗马教皇的宫廷,所以主要藏品都来自历任教皇的珍藏,其中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髓。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这座大理石雕像的挖掘,是梵蒂冈博物馆最初的收藏。它讲的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因拉奥孔告诫特洛伊人勿将木马拖入特洛伊,而被希腊保护神雅典娜派出的巨蛇咬死的故事。太深奥的东西也看不懂,反正畏惧、惊恐的感觉我能体会到。
那首《爱在西元前》当年单曲循环了不知多久,“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瞬间泪目!
古埃及馆。虽然我被3000年前保存完整的木乃伊惊呆了,但我并不喜欢这个馆,太阴森。然而,我喜欢这一张,一别千年,顿时有穿越的感觉。
西斯廷礼拜堂是博物馆参观者最集中的地方,有人说这里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对决之地。上帝创造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创造基督,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画《创世纪》气垫磅礴,但不允许拍照。而我更喜欢拉斐尔的作品,风格秀美、圆润、柔和,极有辨识度。堪称巅峰之作的《雅典学院》,25岁时的作品。
《基督显圣》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作品。拉斐尔比米开朗基罗小8岁,但拉斐尔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7年。无论多么隆重盛大的场面,拉斐尔都能以温和、慈爱的方式展现,他是美的化身,他的作品给我深刻印象,真是天妒英才!
参观中最常见的姿势,能治愈颈椎病。这次先生最得意的事就是带了高倍望远镜,将大师们鬼斧神工、细枝末节看个究竟。
博物馆的最后一个看点,是在出口处的双螺旋坡道,一条有人,另一条无人,两条坡道轮流开放,这样上楼的人和下楼的人就不会相遇。有人说这是双螺旋DNA链,代表了生命的本身,你信不信!
参观博物馆一定要提早订票,一定提早到现场(可以忽略订票时约定的时间),一定要租导览器(或下载一些语音解说app),这样可以提高参观的乐趣。向璀璨的梵蒂冈博物馆致敬,向古罗马文化致敬!
走出博物馆,进入到圣彼得大教堂,它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的主教座堂,但它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看点一,教堂中央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米开朗基罗生前最后一件作品,他为此付出了18年,直到89岁闭眼时也没有完工。
看点二,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起5层楼房高的青铜华盖,贝尼尼作品。有人说,罗马是贝尼尼的罗马,贝尼尼之于罗马犹如高迪之于巴塞罗那,他的作品遍布罗马的街头和馆藏,他创造了巴洛克式雕刻的典范。在华盖祭坛下安放着圣彼得的陵寝。
看点三,《圣殇》,老米24岁时的雕塑作品。表现了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苦悲伤的情景。这是梵蒂冈唯一一件用玻璃罩着的雕塑作品,也是唯一一件有老米签字的作品,背后有有趣的故事。
登上穹顶,俯瞰圣彼得广场,曾出现在《达芬奇的密码》和《碟中谍3》中的玫瑰十字形的钥匙孔大广场跃入眼帘。梵蒂冈的面积仅0.44平方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一直想知道它的国境线究竟在哪里,原来它三面以城墙为界,沿椭圆形的广场边缘向南、向东并向北行,抵达广场北端边缘止。
他们是在看夕阳吗?错,经过登顶的320级台阶他们在大喘气!
西下的夕阳打在我们脸上,想着旅行的意义,不就是登得再高些,走得再远些吗。
离开时看到了瑞士侍卫队,他们头戴有羽毛的钢盔,上穿蓝、红、黄的束腰外衣,下穿裤子和长统橡胶靴,有传说服装是老米设计的,也有异议,但不管怎样,它有着满满的文艺复兴的味道。
出于好奇,查阅了关于瑞士卫队的来历,在罗马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527年5月6日,加洛林王朝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瑞士人以自己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教廷的信赖和赏识。从此之后,教廷卫队便只使用瑞士人。卫队的名称也由“教廷卫队”改称为“瑞士卫队”。是鲜血铸就的忠诚。
沿着梵蒂冈城墙经过圣彼得广场前的协和大道就来到了圣天使堡,这里曾是罗马哈德良皇帝亲自给自己建一个豪华的大陵墓。夕阳的余晖下一位女生在弹奏着竖琴,滚动的拨弦流淌出清泉般的声音,四周寂静了,为之凝固,可惜这里不能添加视频。
远处是圣天使桥,想象着手握一支冰激淋,独自咀嚼日落的快意。
桥上出现了一对拍照的新人,女子拖曳着白纱裙,着制服的男士英挺地站着,以圣天使堡为证,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夜幕降临时,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告别古罗马的辉煌,明天我们将走进市井的烟火。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