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中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因此,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化、内化和转化,学以促干,切实做好基层工作。
基层治理要提高站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提高基层治理的站位,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治理要转换视角。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以坚持“普遍联系”、坚持“全面系统”、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要认识到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和本质属性,所以,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观察事物全貌,尤其是要将“屁股”牢牢坐在人民群众的这一边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举措。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事物的本质结构和内部各要素的联系,避免“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在判断中出现偏差。
基层治理要转换方位。发展变化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变化”思想的体现。毛泽东同志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进入新时代,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进程的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层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范围、程度都超过以往,我们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跟上发展步伐,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