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为了后续解说更加的方便,也为了大家能以最快的方式体会到我对这首曲子的感觉,我要先给大家梳理一下整体演奏。
1. 纵观整首曲子。它的大部分都是弦乐演奏,(弦乐一般是指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组。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2. 钢琴的弹奏有不同的变换。从单音到和弦,从下往上的音阶到从上向下的音阶,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递进形式,都在叙述着不同的心情。
3. 每一小高潮的推动都由长号,中国鼓来推动。细听可以发现,长号以三层递进式的形式吹响了三次,分别在曲子的三个不同的转折部分。第一次吹响是在曲子的28s,第二次是在52s左右就开始吹响,第三次是在1:20s吹响。这就是我听到的三个主要的长号部分。当然,在曲子某些部分演奏时候也有长号的伴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听见他们的存在。所以我列举出了主要的部分。
4. 最好就是小提琴的嵌入了。第一次明显的出现是在42s,它与大提琴的主旋律以不同的音调演奏。第二次这样伴奏的形式是在1:09s出现,第三次就是它与大提琴的呼应,在1::30s
为了更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这首曲子给我在乐器上、旋律上以及感情上的触动,我打算就以它的最大特点进行欣赏,也就是它的主旋律,当大家听出了主旋律后,其余的部分都是作为铺垫与修饰,它们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主旋律锦上添花。除主旋律以外,并不是说其他的旋律不重要或者是这些演奏是多此一举,恰恰相反,它们的存在才让主旋律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主要的乐器部分啦,接下来请欣赏乐曲。
前奏
带你进入这个武侠世界的是饱满的弦乐。它轻柔缓慢的拉出第一个低沉的单音,持续了3s的长吟。从第4s开始弦乐的第二个单音出现,它从旁追赶,比第一个音高了几层,并且逐渐覆盖上第一层音调,与第一个音齐头并进,缓慢向前推进。
此时的情景就如身处在一片平静的大海,没有风浪,海水也没有泛起一丝波纹。这时,第一个弦乐音进入耳畔,平静的水中多了一股水流,在低处,缓慢地推着你前进。紧接着,第二个弦乐音的加入,把处在低处的你又托高了一层,这时两股水流齐头并进,继续推动你向前。
Part 1 (钢琴的独白)
在双重弦乐的铺垫下,主旋律逐渐进入舞台。它的出现用钢琴诠释。简单的白健给这首曲子注入了第一次生机。同时,也是给平静的水面以蜻蜓点水之势,点出了主旋律的第一个音。
随即,主旋律由黑白键单音地一个个嵌入,简单、直接、清晰,给人一种洁白无瑕的感觉。现在钢琴的黑白键开始交织在一起,主旋律听起来无比的柔和,初始的弦乐也从单一的 推进开始转变。它开始跟随着钢琴的旋律变换同起同落,这时的弦乐就是主旋律最舒缓的映衬。
第一次主旋律的奏响,就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个个音符坠落,荡起一阵陈涟漪。
从第19s开始,我们来到了钢琴的一次“呼吸”,当钢琴音再次下落时,右手初始的单音弹奏转变成了和弦弹奏,左手也开始以爬音的形式与右手的旋律相契合着。在这一起一落中,我们听到的不单是主旋律演奏形式上的转变,也是人物内心的转变。初始的单音就像一位前行者的内心,此时的它是脆弱的。但第二次钢琴的变换是前行者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即使犹豫未知的道路方向,但是和弦的加入给了彷徨的自己一份坚定的信念。
接着,曲子进行到28s,长号声起,附和着主旋律的起落,以三层递进的形式吹响。它的加入把整个主旋律的氛围向上衬托,将主旋律烘托起了第一个小高潮。
Part 2(大提琴的独白)
长号的吹响将我门向另一幅画面推进。它吹奏了三个层次后,长号声告落,伴随而来的不是高潮铺天盖地的乐器演奏,而是大提琴的独白。在琴声里,它拉起了第二段主旋律的长河。
琴声从提琴的中音开始讲述,中音在琴弦上来回拉扯,踌躇。琴声悠然,如忧如愁,如悲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好似一个人的一段长情的告白亦或是他对纷扰红尘的留恋。大提琴声低沉但带着一分细腻。当它的高音拉起时,整个气氛又多了一丝悲凉,使人嗟叹琴声中背后的故事。
弦乐拉奏出的背景衬托着大提琴的独奏,更加凸显出了此时的萧瑟悲凉之景。在第41s,黯然无色的天空有清脆的声音划过,那是小提琴的加入,它在整个曲子的上空漂浮着,附和着大提琴的主旋律,让整个场景又多了一丝凉意。
这时,小提琴的加入让整首曲子多了一份层次感。细听会发现,现在的曲子有三个大部分组成。它由弦乐作为低音铺垫气氛,让大提琴作为中音讲述故事,最后以小提琴作为高音衬托凉意,三个层次的叙述,使得整首曲子听起来内容丰富,同时也更加的凄美悲凉。
接着从第47s开始大提琴拉的主旋律不再徘徊于低沉的中音和凄凉的高音。它开始从高音区逐渐往中音区最后到低音区一点点下滑。它现在的音色相比于前面的音色也开始沉熟稳重,这一点的改变也暗示着主人公踌躇脆弱的心逐渐开始转向坚定。
随着主旋律音区的改变,背景音乐也开始从隐匿的衬托中,一点点地依着长号的第二次吹响逐渐凸显出来。这时的大部分弦乐包括长号都在演奏着和主旋律一样的旋律。短促有力的中国鼓敲响,将曲子推向第二次高潮的路上。这一切旋律都在大提琴的引领中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拉,它就如一股卷土重来的风,吹起了地面散落的桃花片,形成一股小龙卷风,桃花片在空中旋转着,缠绕着。
这时的音乐有大量弦乐的铺垫,在第55s,钢琴声以音阶的形式滚动,就像一股引路的清风,将原地起舞的桃花片吹响天空,把这首曲子直接引向第二次高潮。
第59s,伴随着音阶最后一个音以和弦有力的弹奏结束,第二次高潮被琴声的敲击与中国鼓的鼓点一同点亮。
Part 3(弦乐的独白——主旋律的转变)
此时的场面如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庞大,异域粗犷。如李白的《观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又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道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二次高潮的奏响将整首曲子推向了顶峰。相比于前几次主旋律的演奏,这一次的它,已经有了不同的演奏表达方式。
转变
还记得Part2中大提琴主旋律的演奏以及弦乐的烘托吗?还在前几秒时,大提琴演奏的主旋律逐渐往低音区落去,当大提琴来到它的最低点时,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质的转变。后几秒的大提琴就随着低音的落去转变成了乐曲背景的铺垫,在低音区来回拉弦,烘托着整首曲子恢弘的气势。此时的弦乐从背景的铺垫,伴随着大提琴的沉淀,逐渐转变成了主旋律的演奏。现在的曲子是弦乐的独白。
弦乐拉奏出气势恢宏的主旋律,钢琴从旁侧击,用和弦的方式修饰着主旋律的演奏,铿锵有力。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在1分钟处,中国的笛子吹响了,它高吟着,在星辰与皎月的深空里,和着云丝曼妙轻舞,吹奏出天上人间的喧哗化作一片绚烂织锦。吹奏出“月满空山雪满溪,幽人何处吹龙笛”的婉转,吹奏出“散入东风满洛城”的空灵美。
乐曲继续演奏着,每一次重音都伴随着一次鼓点的敲击。在1:12s时,小提琴再次被拉起,它轻盈缥缈,在高空中拉出了银河与星辰。一张千米长的画卷美被弦的拉奏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曲子进行到1:21s的时候,伴随着钢琴音阶在黑白琴键上的来回摸索,长号第三次以递进式吹响。弦乐的主旋律也在钢琴的递进式音阶中前进,直到1:27s时,中国锣“Duang”声敲响,戛然而止,随即,这一切美景在锣声的余音中散去。
Part4(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的故事)
大提琴声再次将主旋律缓缓拉响。它用高音叙事了一位武侠高处的寂寞与对红尘的看淡。大提琴的中音与高音的拉奏,好似一次对话,中音问,高音答。小提琴用高音铺垫,游荡,时而起伏时而下沉。钢琴用简单的单音与和弦交错弹奏在高音区游走。这时的主旋律用最直白的,最简单的叙述方式,讲述了诗句“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的良辰美景。这一切只持续了短短的12s。但是从大提琴的第一个音起,我就被那如在空旷的田野中缠绕绵延回响的大提琴声深深的吸引。
当音乐演奏到1:38s时,弦乐再次嵌入,融合进大提琴的琴声中,它们将主旋律一同奏响。除了与主旋律一同拉奏的弦乐外,还有一波弦乐在用简单平直的演奏方式在随着主旋律的变化而变化着。这时的钢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一帘瀑布,以“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势,用音阶从高音滚动到低音,又从低音爬升到高音,连续两次在黑白琴键上左右游走。现在的音阶和以往的不同。它是从高音区往低音区走,走到低音区的“零点”后又反弹向上爬去,在中音的部分又来了一次迂回,最后向高音爬去。在第1:50s时,伴随着最后一声钢琴和弦的敲响,中国锣地敲击,弦乐地拉奏,这一切美景就在那一刻内,“樯橹灰飞烟灭”,成梦幻泡影。
尾声
现在剩下的只有桃花满地,圆月高挂,一切从风起云涌回归于平静。它由低音铜管吹起,由弦乐拉奏,回到了最初的简单与宁静。
结语
在2020年4月5日的时候,我想写一篇关于音乐的欣赏文章。文章内容主要是想向大家分享从小到大以来,我对古典音乐或者是电影配乐听觉上的感受。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感受不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与电影配乐的震撼,对此,想写这篇文章来记录我对音乐的故事与音乐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我选的欣赏曲子是电影《功夫熊猫3》的一段电影插曲,名字叫Oogway’s Lagecy。它是由著名音乐大师Hans Zimmer作曲,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俩人一同合作的曲子。整首曲子时长刚好两分钟。当初选择这首曲子进行写作主要是因为本人很喜欢电影配乐,而且对外国人进行中国风的配乐非常吸引,所以选择此曲与大家分享。我不是音乐生,也不懂乐理,但是这首曲子给了我很大的创作动力,所以与其说这篇文章是曲子的鉴赏,不如说是我对这首曲子的内心独白。
这首曲子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处理,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它一直在反复演奏着同一个旋律,但是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奏形式,给我们的不是听觉上的疲劳和主旋律的单调,而是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