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想活了,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当我得知我最放心、最暖心的小C同学发的好友圈之后,我内心的诧异与恐惧无以言说。
小C是我班上的乖孩子,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娃!他学习成绩优秀,喜欢帮助别人,把一件事情交给他,每次都帮我做得妥妥贴贴。在我的心中,他是那么乐观,那么自信,虽然有时候同学们说他有点女孩儿样,可我却觉得这是性格使然,也没有想那么多。
直到这一次,我真的是怕了!如果小C冲动之下真的做出什么事,这该怎么办?可我转念一想,为什么这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得寻找行为背后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开设班会,认识生命的意义
得知此事以后,我并没有直接去找小C聊天,因为我觉得直接找他过于突兀,也很难走近他的内心。于是,我在周五召开了以《寻找珍爱生命的理由》为题的主题班会,班会中,我请学生们开始计算生命的价值,请学生听我诉说我养育儿子的艰辛,让学生阅读《我很重要》这篇文章,让学生明确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这独一份的生命。虽然我还没有直接去找小C聊天,但是我看到他不再那么惆怅,也不再呆呆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
二、走进家庭,分析孩子背后行为
一个孩子在学校发生的问题,肯定不只是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我跟小C的妈妈联系了,通话中,我才了解了让我放心的小C还有那么多故事。
原来,小C的爸爸是军人,从小小C就和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一起。10岁以前,养育小C的都是女性,身旁也没有男性,自然缺乏男性的果敢与坚强,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偏女性化的行为。同时,爸爸对他的要求相当严格,只看成绩,不看努力,也不问孩子付出了多少,一旦没有考好,就对孩子冷嘲热讽。因而小C惧怕考试,生怕考试没考好就被爸爸批评。而小C的妈妈性格比较柔弱,在家里也没有发言权,爸爸说什么就听什么。
因而,这次考试小C没考好才发了这样的好友圈,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三、请专业人士帮忙,走进孩子内心
发生这件事情后,我第一时间汇报给了学校,学校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就跟心理老师约好心理咨询的时间,同时,我也把我知道的小C原生家庭的问题告诉了心理老师。我也咨询小C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孩子也一口答应。
后来,听心理老师说起了小C内心的郁闷与烦躁,他很害怕考试,害怕自己没有考好而引起父母的失望。
四、家校合力,帮助孩子走出阴霾
通过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我也基本上厘清了小C身上的问题,我挑了一个课间,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和小C坐在一起聊天。他很坦然地跟我说起前段时间那些难受的心情,还感谢我当时跟他们讲述班会课,让他真正意识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他的爸爸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慢慢地陪伴他。小C告诉我,他最近心理很畅快,看到他眉目舒展开来的样子,我真的为他高兴!
我祝福他,也祝福全天下所有孩子正视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