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13:记录分享一个你生活中听说或者创造的类比。
参考资料:《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在课堂上,在教科书里,经典的类比有助于学生瞬间理解原本很难理解的知识。
小学教师用煮熟的鸡蛋类比地球的构造,使得小学生一下子理解了他们不可能亲自体验的知识——谁有能力劈开地球看看呢?中学教师用太阳系的构造类比原子的内部构造,使得中学生一下子理解了他们不可能亲自体验的知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拥有足以观察原子内部构造的场离子显微镜的。更为神奇的是,中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一个无法通过个体体验来获得的经验知识——太阳系的构造。
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经典类比”的数量极其有限; 因为好的喻体实在难找,既要足够相似,又要对方已知,不仅如此,还需要创造者刻意留心寻找 —— 同时满足三个要求的概率当然远远低于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概率…… 创造恰当甚至精妙的类比,绝对是一种超强的能力,也是超强能力的一种表现。
自从看了李笑来的书,类比这个概念就开始出现在了我的人生字典里,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或者创造类比的例子。
我发现,所有好的老师,一定是善于用类比的人。所有好的演讲开始,就会来上一个小故事,这其实就是用故事的内容来类比演讲的主题。
我自己发明创造的一个类比,是和孩子沟通的时候。
浩洋因为手机的缘故,时常会引发我们的争论。
鉴于每个孩子都处于自控力不够的阶段,我们一起约定,比如说晚上睡觉时不能将手机带入房间。但的确有几次看到她带入房间,或者通过手机记录“moment”(一个自动记录手机使用时间的app)看到晚上10点多可能他孩子使用手机。
我们交流了几点:
1.你破坏了我们的约定,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他律,最终让你形成自律。
2. 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像你小时候需要包着尿不湿出门,正是我们觉得你肯定能有不用尿不湿的一天,所以会一开始全天包着尿布湿,后来只有晚上包着尿布湿,再后来晚上也不用尿不湿。
3.当然也有时候白天你着急了就直接尿在裤子上了,晚上尿床把被单什么都尿湿,我们不会因为你这样的行为就对你丧失信心,而是始终抱着你能完全不用尿不湿的念头培养你。
他律就像是尿不湿,而我们认为,最终你一定会走向自律,就像是摆脱尿不湿一样。
听完这个类比,浩洋既明白了他律的作用,也明白了他律的终点不是父母想控制她,而是协助她形成自律。
在这个类比中,尿不湿是浩洋的理解范围接受的,用这个来类比他律,能够让浩洋一下子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