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节,雨如期而至,不辜负人们期望似的从空中飘洒了几点下来。
早上6点多,已经有不少人在街上行走,但平时生意红火的面馆却清淡得很,大多数人家在今天都会选择在家里吃,或是买了吃的回家家人聚在一起吃。
不知道你们那里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我们家乡每年端午节都会特意准备。
早晨煮好粽子、咸鸭蛋、白鸡蛋、几头大蒜,还有甜甜的米酒。
我们这里习惯吃三角形的原味粽子,很多家的妈妈都会包,以前过端午节时大部分人买来箬竹叶和糯米在家自己动手包。
记得小时候我母亲也在家包粽子,但她包的是四角长方体的。
我们这里是平原,竹子很少见,那时候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专门用作包粽子的竹叶不太容易买到,但母亲们总是有办法的。
每到快端午时,母亲便会找些白棉布,把它们裁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用针将布缝成一个小口袋,缝好后的口袋像一个个长方体的小沙包,只是留着一面装糯米。再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在烈日下暴晒一个中午就干了。将泡好的糯米用勺子装进布口袋里,将留着的一面缝上,放在锅里煮上一个小时便好了。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大部分人在外面买几个煮熟的带回去吃。还有不少人从超市买来各种口味的,有咸有甜,咸的有猪肉粽、叉烧粽,甜的有豆沙粽、蜜枣粽、八宝粽......品牌众多,种类丰富。我会各样买一些,搭配着原味粽子一起吃。
大蒜是初夏收获的新蒜,剥去最外面的蒜皮,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成头成头地煮,煮熟后白白的软软的,没有生蒜那样刺激的口感,虽然算不上多么喜欢吃但总会特意吃一些,毕竟过节嘛!
米酒是用米饭拌上酒曲发酵而成,需要提前一两天准备。
母亲通常会在农历五月初三的中午特意多做些米饭,盛些出来放在箅子上,待到凉透后将米饭盛进洗净的大钵子里。酒曲一般用手团成小圆球,专门晒干便于储存,一个小乒乓球大小的酒曲可以做八斤左右的甜酒。用手将酒曲细细捏碎,或用擀面杖轧成粉沫,将碎的酒曲在米饭上薄薄撒上一层,用筷子拌匀,在中间用手往下压一压,特意捣出一个小窝窝,然后倒上一点儿凉水,放在阴凉的地方静静等待它的蜕变。
天热发酵得快,第二天中午便长出白色的菌丝,晚上甜酒就下来了,不仅米粒变软了,小窝窝里也渗出些汁水。这时的米饭水汪汪地,就成了一团一团的甜酒麸子,挖一勺,甜丝丝的,每当这时我和弟弟都围着母亲不愿离开,母亲给我们碗里一人盛一点儿,我们便端着碗欢天喜地跑开了。
初五的早上待到粽子、咸鸭蛋等快煮好时,母亲开始在另一口锅里烧水,水烧开后把酒麸放进去,再一次煮开后便好了。母亲往往会再放点蛋花,白色的米酒颗粒在碗底游弋,黄色的蛋花在水面漂浮,有颜又有料,别提多美味了。
......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对此我们却乐此不疲,正是这些多年不变的老味道让在家的我们心心念念,也让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