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美丽的小镇为背景,叙述了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以及一条小黄狗相依为命的故事。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边城。有人读出大老二老对翠翠的爱慕,也有人读出老船夫与翠翠的亲情。但我在这书中,读出更多的是边城优美的环境与淳朴的民风。
边城的风景美如画。书中一开头,便介绍“溪流如弓背”“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柳宗元所描绘的小石潭那小溪“斗折蛇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画面。再者,翠翠名字的由来“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则跟欧阳修笔下“望之蔚蓝而深秀”的琅琊山有大同小异之处。
茶峒的民风淳朴如诗。老船夫管船五十载,却从不收渡人的钱,尽管渡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老船夫也一一拾起归还;若渡人仍是觉得“出力不受酬谁好意思”,老船夫也会把这些钱拿去买茶叶和烟草,变相归还给渡人。老船夫不仅给钱不受,就连屠户免费送他肉,他也不要。“屠户不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善良总归是能打动人,且有回报的。屠户“总选取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故意加多”。换作是我们,这时候说不定已经连声道谢,然后拿起肉走人,可老船夫却拒绝说“我不用你这些好处!”老船夫这种朴实、不贪小便宜的性格也影响了翠翠。在渡一户财主人家的妻女时,妇人往翠翠手里塞了一把钱,翠翠也追上还给妇人家。
边城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茶峒的民风让人舒适自在。可这般美景还能在时光的长河中停留多久?之前看过一个节目,一位记者去到书中的小镇探访,可白塔已不是那白塔,碾房也不是那碾房了。以及像书中描绘的热闹的端午,在现实中还有多少个小镇能像茶峒那般热闹。这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城市人的精致与农村人的朴实的冲击。
我希望,在这两股激流中,传统文化能不断创新,与现代文明一起汇入文化的海洋,如诗如画的风景随处可见。也希望淳朴的民风能一直保存,不贪小便宜的思想注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让画中边城、诗中茶峒的样貌印在每个人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