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的腾讯新闻,在早上九点发来一条新闻『29岁小伙卖饺子15年,如今年收入超30万市区买房』。
信息时代一个特点即使「注意力稀缺」。新闻标题起成这样,也怪不得小编,但给普罗大众带来的伤害和误导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年入30万本无可厚非,但与「市区买房」联系在一起就让那些奋斗中的小年轻们不淡定了。当然,这并不能怪标题。就事论事,我们来探讨一下,如果换做是你,你会选择卖饺子年入30万或月入3万吗?
听他说什么不如看他做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像这样的例子:听到某某人月入多少万多少万,除了羡慕就是嫉妒。这嫉妒是有道理的。学了这么多年混的还不如一个没上过大学的饺子哥?然后很快就得出结论:上大学干什么啊?学出来给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去卖饺子。
问题是你上了大学也可去卖饺子啊?
那不行,我不会包饺子。
看吧!说到底是能力的问题。另外,人饺子哥是做了15年饺子才打到今天的成就,况且饺子哥凭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吃饭,怎么就成了吐槽教育的对象?
现在看看这些抱怨现实的人,看看他们的工作就会发现他们容易发怒,容易激动,容易对任何一件事情进行抱怨。自身的工作又并没有做的很好,这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想干,越是不会干,越是抱怨。他们的嫉妒成为阻碍他们前进步伐的绊脚石。
他们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做了什么。
如果你能做,你会去做吗?
如果你会包饺子,而且做得还不错,你会放弃手上的工作去作一名饺子哥吗?大部分人还是不会。为什么呢?
将这个问题稍微普遍化一些就是如果有一份薪水很高,而且你能力范围内,但不能体现你人生价值的工作你会去做吗?
这个问题就是「饺子哥问题」的一般化问题。看到「饺子哥问题」,大部分人会选择否定答案,但看到一般性问题大部分人会大言不惭地选择肯定答案。可实际上,即使嘴上选择了,心里还是不能认同,行动上也不会去做。
原因就是「人生价值」或者「人生追求」问题。饺子哥的工作或许你能胜任,但是你的工作饺子哥无法胜任,至少短期内无法胜任。这种不可替代性让我们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让我们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这就是我们和饺子哥的区别。
因此,我们不选择成为「饺子哥」是有道理的。
另一种视角和解读
饺子哥靠勤劳获取回报,我们也是靠双手获取收益。但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
其一饺子哥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仅15年卖饺子,谁做得到?想想自己已经把注意力分散了几个领域?换了几分工作?去了几个城市打拼?长时间聚焦一个领域的一个点,想不作出成绩也难。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是光靠时间就能达到饺子哥的成就,其饺子的质量以及附加服务也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
其二饺子哥是直接面对市场,直接满足市场需求。他很清楚就这一片的居民的口味是什么,消费水平是什么,用餐习惯是什么。「精准服务」很快就成为饺子哥把握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杀手锏。而我们满足的是部门的需求,部门满足的是公司或组织的需求,公司或组织满足的才是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离市场太远了,而市场才是我们的初心。我们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调整思路,或许你也能有所成就
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成了可能。任何一个人再也不受任何组织的约束,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超级个体,然后通过互联网放大自身效应和影响力。
这并非危言耸听。很多有固定工作的人,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我们把这些人叫做「斜杠青年」。他们的出发点一定是自己本来就擅长的领域,只是将它用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别人面前。
比如你做饭不错,你就可以创作一些美食视频,日积月累,你会有很不错的收益。比如你喜欢品茶,那就开直播很大家一起品茶。我们只是举一些例子,算是抛砖引玉。与其抱怨,不如让饺子哥给我们一些启示。
总得来说,要想成功就需要逆人性。比如你的长时间聚焦一个点,无论你是否像当初一样有兴趣。就像投资理财一样,你的事业也需要放到以「五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上来斟酌。我们总是高估了一件事的短期收益,低估了坚持做一件事的长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