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小兜上街舞课的路上,8、9岁的小哥俩在后排座不知道在讨论什么,热烈而兴奋,我本来在刷朋友圈,都被他们的高声争论吸引了注意力,侧耳倾听了一下。
听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开口问:“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呢?马可波罗怎么啦?”
“你不知道马可波罗吗?”弟弟问。
“呃,好像知道一点点吧,但是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能给我讲讲吧?”我故意装不懂。
“你连马可波罗都不知道啊!”弟弟有点得意,“他可厉害了!是个枪神!”
“啥?!”我一惊,下巴都差点脱臼了。
“哎呀,我妈又不玩‘王者荣耀’,你跟她说,她肯定不懂!”哥哥在一旁呛声。
“哦,原来是游戏啊!”我好像明白了。“那么,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了?”
“对啊。”弟弟说。
“那你们知道历史上真正的马可波罗吗?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不知道。”哥哥说。
“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呢?”
“想啊。”兄弟俩一起答。
我打开手机百度,搜到“马可波罗”的资料(每当此时,我都万分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啊,想学什么知识,分分钟就有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开始念给他们听:
马可·波罗,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他人代笔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念完,我和孩子们又开始了问答游戏。
“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距离现在是多少年呀?”
俩孩子心算了半晌,得出结论:763年。
“对!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到中国,那时中国是元朝。在位的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知道忽必烈吗?”
“不知道。”弟弟首先老老实实地回答。
“忽必烈,感觉这个名字好熟悉呀!妈妈,我不记得了。你给说说呗!”哥哥饶有兴趣。
于是,我又百度了一下“忽必烈”(上帝原谅我这个在中学时历史考试总是徘徊在及格分数线上下的人吧!),又简单给他们做了介绍: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拖雷!蒙哥!妈妈,我知道这两个人!”哥哥终于听到熟悉的人名,霎时亢奋起来。
“托雷和蒙哥是谁呀?”弟弟啥也不知道,听得云里雾里,已经失了底气,怯生生地问。
“托雷是铁木真的儿子!蒙哥是……咦,我忘了,妈妈,蒙哥是托雷的儿子吗?(对的,是长子。我答道。)我只记得他是在打仗的时候,在前线死掉的。有人说他是战死的,有人说他是受伤引发了疾病而死的。对了,蒙哥可比托雷厉害!蒙哥是可汗,托雷虽然是铁木真的儿子,但他没有坐上可汗的位置……”兜兜开始滔滔不绝。
“兜哥为啥知道这么多呀?”弟弟很是羡慕。
“看历史漫画看的呗。”我笑。
“也不仅仅是看漫画呀!妈妈给我讲过《射雕英雄传》的故事,里面就有成吉思汗铁木真、他的儿子托雷,托雷是郭靖的谙达,也就是结义兄弟……”哥哥又开始唾沫横飞了。
儿子说起我最爱的《射雕英雄传》,我顿时也来了兴致,就逗起他来:“咦,小兜,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说,如果郭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忽必烈这个元朝的开国皇帝看见他,该叫他什么呢?”
他略一思索:“该叫叔叔!哈哈!”
我们两个很快乐地大笑起来。
我和兜哥聊《射雕》聊得起劲,从忠臣岳飞、奸臣秦桧聊到南宋的灭亡,聊到郭靖、黄蓉最终是在襄阳保卫战中战死,聊到杨康的儿子杨过击毙了蒙哥……真实的历史、虚构的故事,虚实缠绕、忽真忽假,分外有趣。
我们说得兴高采烈,弟弟却在一旁瘪着嘴,很不高兴跟我们没有共同话题。
我赶紧把话题又扯回“马可波罗”身上。“你们看,马可波罗很厉害的哦!他从遥远的意大利,路上走了4年,最后到达中国,还跟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成了好朋友呢!他回到欧洲之后写出的《马可波罗游记》,你们知道这本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吗?”
“不知道。”哥俩齐刷刷地答。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哥哥听到“哥伦布”这个熟悉的名字,又开始了新的发问:“妈妈,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有个很著名的航海家,叫什么来着?”
我想了想,答道:“你说的是‘郑和’吧?”——事实上我差点说成“郑成功”,脱口而出之前拐回了弯儿,心里不由暗暗自惭:妈蛋,儿子还知道郑和是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的人呢,我居然连郑和的名字都差点想不起来!
“对,就是他,他可厉害了呢!他率领的航队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比那个哥伦布早了好几百年!……”
“等等。”我听着不对劲,“比哥伦布早好几百年?你算算,明朝之后是清朝,清朝完了就是民国,然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共也没几百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么靠后啊?”
“呃……”儿子呆愣愣地琢磨了一会儿,“那早了多少年?”
“等等,我查查。”我低头又翻手机。
万能的百度,居然被我找到了一个《郑和、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我拿给两个孩子看。
“哇!好厉害!”他们都惊叹不已。
此时,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王者毒药”。
我暗自窃喜:真好,就这么一会儿功夫,教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顺便从善如流地在“主旋律”中打了个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真是一箭多雕呢,欧耶!
2017年8月6日 2:38于成都·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