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楷模何以虚前席?
——读《史记·孝文本纪》心得
文景之治早就深入人心,汉文帝除了勤政爱民,在我脑海里是两个形象:一个是二十四孝里那个亲尝汤药的孝子,可为天下表。一个是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迷信帝王。
汉文帝,汉高祖第四个儿子刘恒。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文中最经典的例子缇萦上书),与匈奴依据形势恩威并重,战和节奏把握准确,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如此看来,汉文帝已经是帝王楷模,无需再论。可汉文帝手下一君子,一宠臣,君子宠臣往往不合。君子乃改革派贾谊,《过秦论》提出汉承秦制的弊端,《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其改革方略,必然得罪当权的周勃和灌婴。同时其直爽的言辞也得罪了宠臣。宠臣乃邓通,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因其为人温和,低调,颇受文帝宠爱信任。最后因吸吮毒疮之事得罪汉景帝而饿死。邓通的发迹仅仅源于汉文帝的一个梦,从而得势。汉文帝是一个被大臣们簇拥下成为皇帝的人,天下对于他而言,属于意外收获。人无完人,在任期间的励精图治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长生不老,升天做神仙。这与崇尚黄老之学有一定关系,这也决定了邓通的发迹,以及贾谊的没落。当贾谊再次被召入宫中之时,汉文帝最关心的就是神鬼之事了。或许汉文帝考虑贾谊在权重老臣前难以提拔,也或许宠臣的吹风,但终究是体制的问题。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大致有三条:一条是郎官,家有中等财产(财产十万钱以上,汉景帝改为四万),自备车马服装生活费,可以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的使用;一条是在本郡做小官吏,不计财产;一条是大官府指名征召,需有高才大名。到汉武帝时,才令郡县推举孝廉、秀才。贾谊是通过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但其直率的性格,当然一年时间就擢升太升大夫,考虑事情不周全,难免遭到反对,而英年郁郁而终。邓通是通过第一条,然后碰巧赶上汉文帝迷信做梦偶然选用了他,但其温顺的性格,自然同道于汉文帝,被宠爱乃是必然。
总之,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缺陷如同短板,不能决定高度,却决定了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文帝的谨慎和邓通的温和乃贾谊这类有才之人所不具备,而君臣之道,在于一心,若不一心了,难免谈不到一起了。所以,这个勤俭有为的汉文帝也逃不开人无完人的定论,也在历史上留有一些还可以接受的荒唐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