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候,
不一定能看清很多外界的事物,
但终究是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的时候,
才能认清自己。
自从六年前第一次一个人开始背包旅行,就彻底爱上了这种在外人眼中孤僻且孤单,在自己看来愉快又自在的旅行方式。中间也会面临被当地人骗,常常处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延误的飞机,可怕的食物,凌晨到达的火车,落下心爱的伞或者水杯,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让我完全着迷于此的,第一是一直在路上的状态,这着实是一种完全不需要介意其他人眼光的自由和释放,总觉得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完全的做自己,又可以放下自己,不需要太介意自己的妆容,不需要考虑自己的着装,陌生人之间的彼此信任,纯粹的交流,坦诚自己的有限,发掘自己更深的渴望。简单说其实就是在自我成长。
其次,绝对是一种对未知和挑战的特殊癖好。一个人的旅行,最妙的地方在于,你不能依靠任何人,你也可以向任何人求助。你可以计划好一切,也可以完全没有任何计划。你不需要在路上等待,也可以一路磨磨唧唧。随便坐上一辆巴士,在陌生的城市里转悠,听到喜欢的站名就下车的事,我还是蛮喜欢干的;漫无目的的朝着一个方向比如海边走也最终总能走到目的地,这种方法除了在北京的老胡同里不适用(我经常会走着走着就走进人家家里,好在我看起来比较无公害,所以就算是误闯民居稍稍解释一下也是可以的)。其他基本上在南方或者北方都挺适用的。
作为一个女生,特别是几年前,背包旅行本身在国内还不算那么流行,我记得刚开始时,常常听到的说法是,“你一个人不害怕呀,这里小偷可多了”“你家人不担心吗”,我猜可能大家更好奇的是你一个人玩什么呀。其实我大学时出门玩基本上的装备就是一个背包加一把尤克里里,走到哪里至少还有琴可以弹还有歌可以唱,虽然当时已经在做很多演出(大学时一直有驻唱赚些旅行费用),但是在旅行中唱歌更多是想给自己听,然而也不外乎会吸引很多玩音乐的朋友,大部分时间,青旅里弹个吉他自然而然就会有一帮人聚在一起了。不过可能更多时候,一个人更愿意自己去探索些小吃,underground 现场,尝试一些自己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作为一个隐秘的内向的人,自己一个人的时间真的百分之百都是享受和充电。但就算是一个人时,就算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也会按时作息,保持一直以来灵修的习惯,如果有机会,也会在早晨给自己做顿早饭。那时候airbnb和各类民宿真的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基本上就是和青旅老板混熟了,借他们的锅用一下,也给其他在路上的朋友做些早餐。这么想想,那时候的青年旅舍本身也不多,真正做起来的也都是些真正的背包客才会去的地方。不像现在,一个小区里可能都有好几家打着青年旅社名义的便宜床位房。
早些年在旅途中遇见的伙伴,是真的非常珍贵的朋友。基本上是一面之缘,也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再见,大部分加了微信的都是女生,总觉得能遇见和我一样一个人在路上的女孩子不容易,现在仍然能在朋友圈看到各自的身影,她们有的人已经结婚有了baby,有的人去了更多的地方,有的回到了之前的生活里,不过大家都在move on,有一点想法可能人人都会有,但是真正能做出来行动,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早已被社会定义了的女性角色而言。
很多人把旅行当作是逃避某种现状或者单纯的放松,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特别好的理由,也是我一开始选择这条路的原因,但是久了会发现,逃避终究解决不了任何现实的问题,反而可能会在得知逃避时间将要结束时产生更多焦虑;也会发现,纯粹的放松,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毕竟没有什么期待时一点点小的美好都可以让自己乐半天;但是归根到底,这种一个人的放松,也会有截止的时间,好像这么看来,就永远没办法逃避了。这大概也不是什么哲学命题,毕竟这种无法逃避的现状几乎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那么,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旅行更多是为了一个人去面对未知,去接受不想接受的,去发现不曾发现的人事物。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是为了追逐一个梦想,去找一个爱的人,去逃离一段关系,去改变自己,总之,这个答案,只有每个敢于自己独自上路的人,自己最清楚。
所以说,旅行,终究是一个人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