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鸡汤。
前两天我去采访了一个研一的学长,之前也说到了“优秀总是有优秀的理由的”,总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原本就比你优秀,却还比你努力,当然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在去采访的前一天,这件事还是由我的同事全面对接的,我在当天得知要和一个完全没有联系的、优秀的学长、做专访,一脸懵,和我一块跟进的干事说,没事学姐,你词穷的时候我会接上的。emmmm…
学长比我想象中的更平易近人,周五下午中图例行闭馆,负一楼咖啡厅挤满了学习的西大学子,学长便把采访地点改到了他的办公室。
我们三个人挤在办公室里学长座位的那个角落,开始了采访。
学长的不大一方书桌上堆满了书,面前是两台连接在一块电脑显示屏(可能这就是大佬吧)。
左边的屏幕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桌面日历,按月份的,每天是一个大框,里面写满了to-do list,细化到了每个小时。
这是一个对时间控制力很强的学长,他对什么时候做什么有着清楚的认识,从本科到研究生,他既是班委又做着学生工作,既进了学院实验室又有着社会兼职。固定的时间做着应该做的他想做的事情,他自己笑称“活成了一个程序”,坐在他对面的我却是在羡慕着这样的自控力。
对了,他是保研的,在我问到他当时对于就业和考研如何做出选择时,学长说到,“对不起,我是保研的”。
这不是自负,而是自信,是在有了一定成绩后的必然结果。
成绩,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进实验室这种事情,学长说,你要自己去找事情做,老师对学生一般都是不信任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你的能力,你的能力,就只能从你做的事情中反映出来。
这位许学长从小便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211里分数相对较低的西大的计信院。
兴趣是一切的老师,兴趣驱使他来到了这里,在每学到一个知识点后,能自主地运用以达到熟练掌握;在他觉得必要的时候,主动与导师联系,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研究;在时间仍有余时,自己另外做有项目并为自己带来收益。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可贵的是能时刻饱有好奇心和执行力。
最近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没有人在像中学那样推着你往前走,就像一个脱了线的风筝一样,随便往哪飞,都没有人再能够替你做决定了。
之前看一个干事的工作总结,里面提到了一句话叫“有目的地忙碌”,被动地回复着“收到”,被动地去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活动,被动地从被窝里爬起来睡眼惺忪跑去上课,当然,这是你的大学,怎么过,都是可以的。
在还有着这样的年纪的时候,就真的甘心浑浑噩噩吗。
坚持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一句套话。目标没有必要太过高远,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可达到的目标,超标完成后,也有动力去攻克下一个了,不是吗。
想想看,身边有着这么优秀的人存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优秀的定义,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变色。
是嘞,这不是鸡汤,是我给采访推文打的稿子(叉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