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理性思维局限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快乐?
请带着上面的问题来找答案
90后与其上辈人的对话中常会出现我们那时什么都没有,条件比现在差远了。的确,时代在变化,物质从匮乏到现在的富盈。时代的改变让现在的我们不知为什么去生活,变得越来越焦躁。如果你说为了活着可能也对,但最关键的是创造价值。
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和内向,也导致成长出现了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内向成长的人偏于培养习惯,外向成长的人偏技能打造。我们有时过度专注内向成长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为什么人们天生喜欢内向成长呢,因为输入比输出更困难。
认知驱动全书由心法和技法组成,共22个慨念,就像22枚棋子,单拿相互独立,但用心关联,能变化各种棋局。
END
一.心法
01.复制比如手机,人们每次启动APP点开链接,本质上都是数据复制的过程,复制可以带来无限可能。相似于厨师需要每天都去做菜,则是转换。他们的区别在于边际成本不同。一首周杰伦的歌,可以带来无限收益,人人都可以听。一本好书可能5-10年后仍能给作者带来收益。
02.创造价值用价值规律看问题,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上学时学的价值规律:即商品生成好之后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自身也能创造价值,比如作家、编程人员、软件开发。社会虽在改变,但价值交换规律不会改变,利他是最好的人生,当我们生起妄念浮躁时,试着把视角从”我想要“转到”我能给“当你能给别人什么时,就会自主产生价值,交换个人成长有更大的时间宽容度和强烈的个人属性。不要急,让我们不紧不慢的雕刻自己的作品。
03.利他思维20世纪80年代,稻盛和夫为了参与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每晚临睡时都会问自己:“你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动机真的纯粹吗?没有一丝杂念吗?”如此反复自问自答,不断审视自己的动机是否至真至纯。经过整整半年,他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才着手建立DDI公司,与当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NTT公司展开竞争,最终在蚁象之战中,爆发出惊人的力力量,使公司业绩出人意料地快速攀升,形成与NTT分庭抗礼之势。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毫不掺杂私心,全心为国民谋福利、做贡献的利他态度,那就是无欲则刚。要知道底层思维,利他的结果是利己,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利他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利他从接纳利己开始。
04.镜子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他。查理芒格说过:外界的反馈犹如一面镜子。比如得不到他人尊重、领导不赏识你…总总是因为自身的能力和表现还不够好。所以不要要求别人怎样对待你,而是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人与人的关系中并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最重要的是吸引。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跟朋友或家人,提建议时不被采纳,明明是很正确的建议,但对方总是嗤之以鼻,很简单,身教大于言传,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请根据镜子中的自己来改变形象吧。
05.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制胜之路,世界越来越喧嚣,点开屏幕一样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下教你在众人面前销售自己,各种套路下,似乎你不跟着做就会落伍一样,让很多人变得焦虑。
事实我们可以不去主动社交反其道,被动社交可能更好走,比如网红李子染,她从不在视频中和观众对话,也不为讨好日更,不会在视频最后求大家点赞、关注、转发,他只关注作品本身。这种冷淡风却获得了全球的关注。她的作品在帮她说话,其作品不仅精致有特色、不浮躁,且有长远价值,就算几十年后再看依然可以作为中国乡村理想生活的代言。
06 身份
一切从信念开始
NLP逻辑层次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知识让我们更好的感知世界,审视自己,当遇到棘手问题时,你会从何找原因,周围环境还是自身不努力,看到这里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弃掉情绪化的抱怨,勤努力找方法做选择,见身份名义,你有更好的选择。
07.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头脑中的态度、观念和思维,除了受到阅历、学习的影响,语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富爸爸穷爸爸中穷爸爸习惯说我可付不起,富爸爸则会说我怎样才付得起,当你下意识说出我付不起时,你的大脑也会停止思考。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的话,不说消极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这并不难做到,只要我们经常提醒,刻意练习,它就能把我们带向美好的人生。毕竟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第一个听到的人是自己。听得多了,我们自己也就信了。
08理性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先看下精英的言论。
1911年,法国军事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队总司令斐迪南·福煦说:“飞机是有趣的玩具,但没有军用价值。”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密立根说:“人类不可能利用原子的力量”。
1943年,IBM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我认为世界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大概是5台”。
理性思维局限正在于—它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对于已知之外的未知,它会主动怀疑并排斥。我们要抱着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的心态去成长。
09.心理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负面偏好:为什么你不快乐?
我们都体会过类似的场景,本来是一个开心的日子,但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令人一天都郁郁寡欢,因为负面偏好会使我们更多地注意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的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情。有观点认为,即使我们过上无忧的生活,确实会快乐一阵子,但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幸福基准线。快乐就是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学会善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10.二元对立
走出二元对立,来到成人的世界。
孔子的《论语·为政篇》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湖北云梦县王宝青算是最得体。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意思,到15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
“三十而立”,30才懂得励志做一件事情,中间孔子爱玩,去当了吹鼓手
“四十而不惑”,到了40岁才不犹豫,不疑惑确定要去做什么事,“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
“五十而知天命”50还没有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
“六十而耳顺”,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无所谓。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获得自由。
判断成熟的标准孔子一直强调,至今也可沿用的。
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并不容易。二.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由二元对立开始,黑白对立、好和坏对立、对错对立。在二元世界一切都非常简单,东方孕育了阴和阳,西方0合1,事实上我们最终要走向复杂的世界。
思维也要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二元对立只是最底层,它之上的多元世界越来越复杂,复杂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丰富和精彩,所以我们要有世界是多元的认知。
11.死了“一劳永逸”的心
正视压力,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让自己处于有点压力,但刚好能承受的状态。这是该追求的常态,学会控制你的压力。
END
二.技法
12.策略-方法和路径 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首先要寻找动机,看清机制,寻觅意义,感受好处。比如你要开车去旅行,你首先在脑海中想到目的地(动机),规划路线(看清机制),意义就好比汽油给你的车增加动力,享受着沿途的风景,向目的地前行。
13.“写下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力量 写什么?事件经过、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再回答自己的两个问题,1.事件为何发生。2.我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自己脑子想的挺明白,但让你说的时候,你会磕磕巴巴,如果再让你写下来,你就会无所适从,感觉逻辑不清晰,所以书写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廉价的。
14.“假设” 一切进步的开始。
能力缺失,诸如缺少独立思考,凡是缺乏主见,没有人生目标,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波动无常,遇事逃避退缩,总是急于求成,无法做成事情等。打破上述怪圈两种基本能力“敢于假设”和“看现实结果”,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的事,但是不要退缩,做出最大范围的假设,这样你离成功又进了一步,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接纳现实,真正的进步才会到来,比如阅读都想全盘记住、全盘吸收,现实会打消你的妄念,但转而把阅读目标从量转变到质的时候,不但可以轻松愉快,反而可以速度成长进步。
15.降低期待 命运钟爱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降低期待,首先可以轻装上阵,主动削减欲望。叔本华“人生的幸福不是寻求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一流心理的标准—看一个人能不能在心中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期待还能正常行事。比如,一次考试,我们既要有把它考好的心态,也要有考不好的心态。寻求心态的平衡,使自己内心变得强大。
16.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学习即练习,有一是一,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速度也是一种能力,这里的速度是指行动,我们可以允许慢慢的变好,但在具体事物上一定要追求速度,比如每天早起跑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好习惯效果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所展现,但是每天赖床不想起,总想在温暖的被窝多躺一会,要知道,闹钟响起迅速起床不但培养习惯还能节约时间。学习亦是如此,“做对”和“做快”,同时自己列入自己的学习标准,速度也是一种能力。学习无非两种,一种是认知上的学习,一种是技能上的学习。开启深度练习分三点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2: 深度缝接新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3:输出成果去教授—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17.跨界潜行,让你与众不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是痛苦和无聊”。学一个离开你本行主业较远的事,首先犹如烦恼关闭主业带来的困扰,打开新的知识点,恢复能量,这样的学习也是最好的休息。同时也为自己的多维打造了竞争力,单个维度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独自秘密前行,阻力更小,也更幸福。
18.战略—环境与多维 环境,“偷懒”比努力更重要。我们身处的环境可以使我们不自觉的去看齐,去对比,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要学会通过环境来影响潜意识,帮助我们减小阻力或增加动力,总之在物理空间内尽可能接近优秀的人和环境,大环境通常难以快速改变,我们需要注意选择与决策因势利导而贴近自己的小环境,我们可自力掌控的机会越来越大。比如,《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曾会议说,他父亲的书橱里面塞满了字典厚度的大部头,是各种电工手册,所以他从小对大部头的书没有畏惧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求知途径。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成天生活在一个人们看电视、打麻将、游手好闲的环境里,会大概率地模仿出另一类言行和思维习惯。我们会不自觉地展现和身边人相似的言行,习惯接受高刺激和轻松浮浅的信息,静不下心阅读或思考。所以即使我们在学习上表现得很努力,也很难与他人一较高下,因为很多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可能早已习以为常。
在任何时候,努力这个品质都不可或缺,但借力环境让自己“偷懒”,其实是更具眼光的战略选择。这无关道德品质,而是智慧聪明的体现。
19.多维感官去学习 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学会用感知力代替思考力。
读书不等于学习或成功,读书并不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真正的节点在于“多维”。学习,绝不仅仅包含思维,这一个维度,它包含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维度,一个人不读书也能有所成,因为他的成长经历、环境、见过的人、遇到的事学到了很多,从声音,动作,表情,情绪氛围使他们各种感官得到了刺激和调用,知识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智慧是去实践,如果你既能调动多维度感官从现实中学习又能扎实实践触动自己的道理和知识,此时还能拥抱阅读,热爱阅读,那你早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20.成事 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先要目标觉醒,找到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是做成一件事的起点。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想要改变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始的迷茫状态,那只需做一件事: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用的技能,这个技能最好具备下面的属性“长久价值”“利他”“可复制”“跨界“。从而想清目标和意义,形成内在驱动。人的两种底层驱动力: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要有“试错”心态,自己提前建立试错意识和试错空间。这听起来好像有些抽象,不过我们可以用“蜜蜂”和“苍蝇”这两种生物来帮助理解。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将瓶子横放,瓶底朝着窗户,观察它们谁先飞出去。结果6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次次地撞向瓶底,试图从这里飞出去,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而那6只苍蝇可不管什么瓶底和瓶口,它们只是在瓶子里乱飞乱撞,结果不到两分钟便纷纷从瓶口逃之夭夭。
就个人成长而言,我们也应当扬长避短:在刚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时主动开启“苍蝇模式”,让自己尽情地试错,这样才有机会找到“出口”;一旦找到“出口”,我们再主动调成“蜜蜂模式”,全力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21.成事之旅 漫画师戴维·萨拉奇诺在2012年创作的一幅连环漫画《11辈子》,大意是: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7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
“七年就是一辈子”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细数起来,其力量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我们彻底告别焦虑。2.能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3.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22.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吴军《见识》:人类幸福的本源有两个,一个是基因的继承,一个是影响力。
从物质的角度看,奢华的生活可以算是顶级,而且由于资源有限,它注定只能由少数人拥有,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物质生活仅仅是可见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不可见的精神世界则完全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的。在精神世界里,顶级的生活就是创造,且总量不限,人人都可以尝试拥有。
或许你从来没有留意过,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有层次的。比如我们每天都会用手机看公众号文章、刷小视频、使用各种软件;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出去聚个餐或唱个歌;积极一点的,还会坚持阅读、学习外语什么的。
请仔细观察,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没有创造什么,只是在消费别人生产或创造的东西。我们消费别人拍摄的小视频、消费作家写的书、消费工程师开发的软件、消费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消费厨师制作的美食……当然,做这些无可厚非,毕竟消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消费必然有生产,消费层之上便是生产层。我们每天上班和工作所从事的活动就是生产,比如在媒体公司写文案,在书店销售图书,在工厂制造汽车,或是从事各项服务工作。在这个层面,我们已经脱离消费开始产出,但生产还算不上是创造,更多算是制造,人们只是按照特定的方法把事物从一个形态变成另外一个形态,然后从中获利。
换句话说,人们参与工作和生产多是迫于外界压力,特别是在一些代替性较强的行业,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激烈的竞争会使人疲于奔命,所以被动的生产和工作并不容易让人感受到乐趣及意义,一不留神就会使人陷入迷茫和困惑。
那更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是创造。
一旦到了创造层,一切就变得不同了。企业家创办新公司、设计师设设计新服装、工程师开发新软件、美食家研发新菜品、作者写文章写书、画家作画、音乐家谱曲……虽然他们也可能是在生产,但生产出来的通常是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有了这些打着自己原创标签的作品或产品,创造者心中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人生意义,因为一旦这些原创作品对外界产生强烈的正面影响,专属于自己的巨大正反馈就会扑面而来。
结语: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学一个未知且有价值的新技能,利他且可复制,经过他人反馈后进步,在“几辈子”中不停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