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式护教法重证据
如果有人说∶“你把神证明给我看,我就相信”,我们千万别被这个不信的人拉著鼻子走。他要证据,我们就想办法找给他,那我们就上当了。然後我们找来的证据,还是令他不满意。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质疑他要证据到底是否合理。这时候,就要使用前提式护教法了。
2、前提式护教法强调的信念
在知识体系里,有基本信念(前提),和用这些基本信念来得到的推理信念(Inferred beliefs)。
1. 基本信念∶不需证明就可接受的真理。
2. 推理信念∶从基本信念衍生出的真理。
比如1+1=2就是基本信念,它是无法证明、而且也不需要证明的真理。数学所有的推理,都是由此开始,是一切数学公式的根基。人有许多的信念,都是基本信念,不需要证明,就坚定地相信,而且这样的相信是合乎理性的。
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靠著基本信念才能维持下去。你每天下班回家时,你是相信你的记忆是正确的,你相信你记得回家的路。你不会每天回家前,都先“证明”你的记忆是正确无误,然後才回家;你相信那个跑来门口抱你的人,是你的孩子,不是邻居的┅┅
如果你不信任你的记忆,想去证明你的记忆是可靠的,你会发现,证明记忆正确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你刚证明完,你就无法证明你记得你刚刚证明过了。你只能相信并接受你的记忆是对的。
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记忆,却相信它。我们需要它,才能证明其他的东西——前提式护教强调我们对神的信念也是如此。
3、相信了错误的前提
回到普兰丁格的观点,有人会反驳,相信神的存在不在基本信念之内。但你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神的观念。连无神论,也先对神有一个基本的定义,然後才说神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你说无神时,你已经知道你前面的桌子不是神,你自己不是神,听你讲话的人不是神┅┅但你如何知道这些不是神呢?因为你已隐隐约约对神有了定义,比如神能行神迹,或者是万能的┅┅所以,你知道你前面的人或东西不是神。也就是说,你对神已经有一个“基本信念”了。这也是保罗在《罗马书》1∶18-20里面所论及的。
一个坚持要证据才能相信有神的人,其实他已经相信了一些他无法证明的错误前提。比如说,“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足够证据就相信,一定是错的。”
4、锯断了,他就掉下去了
90后学生常常质疑真理和道德的绝对性。他们认为 “真理不是绝对的”。我们碰到这问题时,也千万不要去证明真理的确是绝对的,我们只需指出其错误前提就好了——他的前提是∶他绝对地知道真理不是绝对的。他认为他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他正在用绝对的真理反对绝对的真理。这就像是有人用锯子锯自己所坐的树干,锯断了,他就掉下去了。
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那就问他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他讲的就是错的。如果他回答这句话是错的,那就不必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