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背景:1843年10月,马克思在巴黎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盟员建立了联系,观察了那里的工人运动,研究了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在这篇著作中第一次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掌握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统一的原理。《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为何要批判宗教
宗教构造一个天国,要求人们在虚幻的天国中去寻找一个超人,当人们开始这么做时,他们就不会再去寻找真的自我
宗教是人为构造出来的,而不是宗教或是其中构造的天国创造出的人
宗教描述到的苦难是现实的苦难,承诺的天国却不是现实的天国,它承诺的天国会让遭遇困难的人得到慰藉,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要求人民抛弃宗教,就是要他们抛弃虚伪的慰藉,而去真正动手,寻找自己的真实,建立自己的现实。
简单来说就是:放弃幻想,开始行动
历史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是18世纪末在德国兴起的一个法学流派。它的特征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应体现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反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重视习惯法;反对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典。该派的代表人物是古·胡果、弗·卡·萨维尼等人,他们借口保持历史传统的稳定性,极力维护贵族和封建制度的各种特权。1842年萨维尼被任命为修订普鲁士法律的大臣,这样,历史法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就成了修订普鲁士法律的依据。历史法学派的主张是同黑格尔的观点相对立的。1841年底,马克思开始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同时也研究历史法哲学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及原因
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确切地说,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每一个发动革命的阶级,总是从该阶级的特殊地位出发,取得普遍统治后,再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每一个发动革命的阶级,在扮演革命者的角色时,必须要激起群众热情,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该阶级的要求要成为社会本身的要求
因此需要这样一个阶级来领导革命,他们要足够庞大,占据社会大部分,与社会亲如兄弟,他们是受害的对象,是被戴上彻底锁链的阶级,他们正是无产阶级
否定私有制是自然而然的
无产阶级否定私有财产,是因为他们在资本主义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私有财产,否则他们就不会是无产者,这是资产阶级亲自为他们提升为原则的东西,因此他们有诉求将此提升为社会的原则。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这样一来,无产者对正在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就同德国国王对已经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一样了。德国国王把人民称为自己的人民,正像他把马叫作自己的马一样。国王宣布人民是他的私有财产,只不过表明私有者就是国王。"